集中带量采购减轻患者负担
我省落地使用256种药品和13类医用耗材,平均降幅66%
“和以前相比节约了3万多元!我的左髋关节疼痛已有3年多,但之前因为费用比较高,一直没做手术。”近日,魏阿姨在贵州省人民医院顺利完成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这是国家组织的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在我省落地实施后的第一台手术。
“患者使用的是陶瓷类人工髋关节,属于进口产品。按照以前的价格需要4万元,现在集中带量采购落地后,只需8000多元。”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孙立介绍。
“集中带量采购是指在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过程中开展招投标或谈判议价时,明确采购数量,让企业针对具体的数量报价,也可以理解为由国家发起的大型‘团购’。通过以量换价,切实降低进入采购名单的耗材价格。”贵州省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处长赵莉介绍,此举可以让群众花最少的钱,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集中带量采购工作事关民生福祉。近年来,贵州医保部门创新工作举措,在把好关键环节,衔接配套政策上不断发力。同时,加强综合监管,每月对国家集采药品、医用耗材采购情况和任务量完成情况进行监测、调度和通报,对执行情况较差的医疗机构和市州在通报中予以点名,督促医疗机构采购中选产品,确保按时完成约定采购量。
从“用不起”到“放心用”。目前,我省共开展了18批次的529种药品和28类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其中已落地使用256种药品和13类医用耗材,平均降幅66%,预计一年可为医保节约资金28.72亿元。
针对一些患者在价格降低后对药品、医用耗材质量的担心,赵莉介绍,国家建立了全链条追溯系统,从生产的库存量到供应的流通量,再到医疗机构的采购量、使用量,都能实现数据实时更新,对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患者受益的情况进行全过程的追溯,产品质量有保证。(记者 覃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