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王玉辉,贵州电网公司派驻紫云县新塘村驻村干部。
新华网:你最想为村里做些什么?
王玉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贵州电网党校的工作者,我们希望探索一个党建引领的新的乡村发展模式,既是建立展示乡村的特色平台,也是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的渠道,聚合人气,广结善缘,合力推进新塘村的发展。去年,对于这个想法我们也作了实践,我们在新塘村开办“微党校”,初步尝试以村党支部为起点,党校搭桥,开展党建联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不仅为新塘村带来了来自贵州电网公司的关注和支持,也为新塘村未来发展带来了机遇。比如说,我们在开展活动中,来自贵州省农科院的专家看到了我们新塘村的林业资源,为我们新塘村提供了林下种植羊肚菌的技术和帮助。在另一个方面,我们在村里还开展了“代卖农产品”“宜居乡村环境清理”“清河行动”“学生辅导小课堂”等不同形式的为民服务活动,提升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干部干事创业的本领、为民服务的能力,凝聚村内群众向心力,也为新塘村的学生提升学业、开拓视野,孕育乡村未来的“人”的内生动力。
新华网:你觉得如何吸引年轻人到农村工作、创业?
王玉辉: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做了调查和研究。过年期间,许多年轻人都返乡过年,我们也走访了许多年轻人,和大家都进行了交流,大家都说:“出去打工非常辛苦,如果能在自己家乡找到一份相对合适的工作,哪怕收入不如外出打工也愿意在家乡发展。”缺产业、缺资金是表象,更多的是缺乏产业生态。我们也到贵阳、遵义等地与社会各界的企业家进行过交流,他们也表示乡村振兴未来是一片干事创业的热土,但是缺乏深入乡村、了解乡村、调研产业发展的桥梁。
而我们驻村工作队正在做的“党建+乡村赋能”的模式,我个人认为正是搭建城乡结合、人脉融合、知行融合桥梁的好想法。通过“党建+”模式,开展各类文教活动,主动建立社会生态圈,为今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打下基础。有了这些基础,吸引社会各界的财富与产业关注到、来到当地进行发展、落户,才能把年轻人留下来,为本地服务、干事和创业。
新华网:你从驻村的工作生活中得到了什么收获?
王玉辉:在驻村工作中最大的收获,实际上是来自思想上的变化。虽然我是一名理工男,曾经是一名技术工作者,驻村工作之前对社会科学十分感兴趣,原来对于“三农”工作更多的理解来自与人交流、社科类的书本、政策文件、新闻报道以及为数不多的农村生活体验,自认为对“三农”工作“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所以,我主动向组织请缨,希望能够对乡村振兴有所贡献。但当来到乡村振兴一线,无论是在走访农户、产业调研、宜居乡村(建设)、策划项目,点点滴滴无处不体现出自身认识的浅薄,切身感受到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对于“三农”工作的认识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不变的是我还怀着来时的初心:能够尽自己所能,为新塘村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梦为马,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