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非遗传承:“跨界”激活“一针一线”

2022-05-05 09:36:39  来源: 新华网

  一个原本略显粗拙的茶杯,杯腰间嵌绕一圈刺绣后,让人眼前一亮;一个看似普通的手工绣片,表面点缀錾刻的银饰纹样后,立马变得精致……

  “除了原汁原味地制作,融合创新更是激活传统民族手工技艺的关键,赋予了非遗技艺更旺盛的生命力。”非遗传承人彭艺说。

  贵州青年非遗传承人彭艺在工作室里。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

  彭艺家在贵州乌蒙山区的化屋村,这里世代居住着苗族的一个支系——歪梳苗,其独特的刺绣、蜡染等手工技艺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这些技艺的传承“青黄不接”。

  自幼耳濡目染苗族传统文化的彭艺,一直跟着家人学习,并苦心钻研,成长为一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绣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贵州青年非遗传承人彭艺在刺绣。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

  这些年,彭艺奔忙在“拜师学艺”的路上,松桃苗族的双面绣、三都水族的马尾绣、黔南瑶族的枫香染和布依族的蜡染……在遍访贵州非遗传承人的同时,她还常到省外学习,拓展眼界,“跨界”吸收各种工艺制作技艺,包括景德镇的瓷器烧制、浙江的黄杨木雕等。

  “‘跨界’学习,拓宽了自己的创作思路,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技艺碰撞出了多彩的火花。”她为传统技艺的激活、“嬗变”感到高兴。

  贵州青年非遗传承人彭艺在穿针刺绣。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

  “当前的汉服热、国潮热等圈粉不少年轻人,特色手工技艺既传统又时尚。”彭艺认为,传统“一针一线”的传承和发展迎来春天。

  彭艺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设计理念、制作技艺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将刺绣、蜡染等与陶瓷烧制、银饰制作、木艺打造等跨界结合,瞄准市场多元消费需求,带动了当地30多位绣娘、染娘就业。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中。”她高兴地说。

  记者:骆飞、田德丰

[责任编辑: 栾小琳 刘昌馀]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