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织金县后寨乡食用菌产业“家庭农场”助农增收

2022-05-06 17:10:39  来源: 织金县融媒体中心

新业态拓宽致富路

——织金县后寨乡食用菌产业“家庭农场”助农增收探访

  “全乡共发展香菇、木耳、林下赤松茸等食用菌种植1600亩,建有香菇种植大棚487个,食用菌产业园2个,家庭农场18个入住种植大户147户,带动农户就业533人。2021年全乡食用菌产值达2608.8万元,纯产值798.3万元,年人均务工增收14977元。”为何会如此有强大经济效益?近日,笔者对织金县后寨乡食用菌产业“家庭农场”作了一次探访。

  脱贫攻坚战胜利后,后寨乡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家庭经营、抱团发展”工作思路,初步走出一条以群众为主体、以农场为单元的“家庭农场”发展新路子,有效巩固脱贫成果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党建为先创活力

  “后寨乡山林浓密,野生菌很多,也曾经有过多家食用菌专业种植户。但最后都是昙花一现,种着种着就销声匿迹了。”该乡组织委员刘庆庆介绍。

  后寨乡位于织金西部,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6℃,森林覆盖率达68%,属典型的高海拔地区,对于发展食用菌产业具有得天独厚优越条件。

  有如此优越的食用菌种植条件,如何发挥优势让食用菌成为该乡特色产业助农增收?这个问题摆在了后寨乡党委政府的面前。

  经过多次调研、反复论证,该乡决定采用“家庭农场”这种新兴的业态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

  “家庭农场以家庭为主体,具有“小而精”灵活经营特性,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中已崭露头角,是创造大效益,振兴农村业态的一种新型业态模式。但后寨乡也不能照抄照搬,必须立足乡情实际,将食用菌产业‘家庭农场’与党建紧密结合,党员干部切实行动起来在家庭农场建设发展中充当农民群众的‘主心骨’,才能将这个产业激活起来。”后寨乡党委书记邓生华有自己的想法。

  为建设独具特色的食用菌产业“家庭农场”,后寨乡党委树牢“抓党建、促产业”的理念,镇村党委充分发挥“一头联系企业、一头连接群众”优势因地制宜抓实“三个转变”,每月定期专题研究食用菌产业推进工作,及时解决农户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全力为食用菌家庭农场保驾护航。专班负责。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班长、乡党委副书记为副班长外聘专家任技术员、乡农业服务负责人、联合社负责人、村干部以及全乡种植大户为成员的食用菌种植专班。专人主抓。设立乡食用菌产业发展办公室,抽派5名党员干部具体负责调度技术服务、市场对接、金融保障、产业拓展等工作。2021年以来,逐步探索出了银行行长、联合社社长、家庭农场场长“三长联席”,宣传发动、示范带动、资金撬动、利益联动“四动机制”等经营管理经验模式。

  整合资金添动力

  近日,笔者来到了三家寨村食用菌产业“家庭农场”项目制种基地,一座座新建的种植大棚接垄连片。

  伴随着“滋滋……”的切割声和焊接声,笔者走进施工现场,看见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焊接钢筋、切割钢条、搬运材料、打桩……

  “这里原来是恒大援建的一处大棚基地,占地80多亩,100多个大棚。以前没有完全充分用起来,食用菌家庭农场在我们乡探索获得成功后,为了满足群众需求我们积极向县农业农村局争取资金300万元,正在进一步扩建和修缮,以满足群众发展“家庭农场”要求和壮大食用菌产业。”

  发展产业,资金是一个过不去的坎,后寨乡也不例外!

  近年来,后寨乡狠抓抓资金融通,破解“钱”的问题。撬动银行资金。积极创新5年衔接期奖补激励政策,通过与银行对接,并报上级相关同意,把乡农商行行长明确为乡村振兴“金融书记”,打通政府、银行和农户之间资金通道,按照“银行低息放贷、政府贴息补助、农户风险自担”原则,在全县首个推出乡村振兴“产业贷”政策,为发展食用菌“家庭农场”种植农户提供发展资金5万元贷款贴息,解决群众想干而无钱干的问题。申报项目资金。积极谋划产业入库项目,大力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建设完善冷库、水池、机耕道等配套基础设施,确保基础性设施保障到位。盘活入股资金。通过乡联合总社发动社员参与入股投资,并整合各村村集体发展资金,充分发挥现有资金的最大效益。2021年以来,累计争取项目资金780.3万元,完善机耕道建设5.18公里、水池6个,修建大棚487个;通过政府奖补资金31万元,撬动银行资金735万元,带动种植大户147户农户;盘活入股资金250万元,购置全自动食用菌制种生产设备1套,购买冷链车1辆。

  聚集人才释潜力

  由于海拔比较高,四月的后寨乡路寨河村公鸡山食用菌产业“家庭农场”基地仍然比较清冷。

  但一个个种植大棚和菌种制种生产车间内却热火朝天。

  该农场负责人、同时也是路寨河村公鸡山食用菌种植基地的负责人、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进龙一会跑进种植大棚内看看、一会走进制种车间说两句、一会去招呼前来购种进货的客户……忙的不亦乐乎!

  “2020年,乡里引进食用菌项目后,我投资5万元、利用乡组织办建设的大棚种植了1亩香菇,由于乡里提供技术顾问、农技人员的精心指导,当年就获得成功,净赚了8万元。”杨进龙说。

  试种成功后,杨进龙对食用菌产业和“家庭农场”的模式更有信心了。2021年,杨进龙将种植规模扩大到20万棒;2022年,他又追加投入资金50万。目前,公鸡山食用菌家庭农场已是一个集菌棒制种、种植加工、冷链销售为一体的微型产业园,现有21户农户抱团发展食用菌产业,建有食用菌种植大棚128个和年产150万袋菌棒家庭作坊一个,农场每年2季可种植香菇84.48万棒,年产量844.8吨,年产值675.84万元,年产纯收入253.44万元。

  “家庭农场对于我们这个地方的农民来说,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我们必须先培育一部分思想先进、眼界开阔,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业经营大户,通过示范带动,家庭农场才会快速发展,成为助农增收的一股有生力量。”谈到公鸡山家庭农场的迅速发展时,该乡组织委员刘庆庆这样解释。

  实际上,在发展家庭农场过程中,后寨乡非常注重技术相通,破解“人”的问题。聘请一个技术顾问。从外地聘请一名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为乡食用菌发展“技术主任”,从菌棒制作、养菌出菇、采摘销售等环节全链条打造、全过程指导,技术人员、村集体和农户真正形成命运共同体。管好一名农技人员。落实农技人员“包片、驻点、帮户”责任制,把农技人员考核延伸到基地、到农户、到效益。培育一批种植大户。通过采取示范带动的模式,将全乡有发展食用菌种植意愿的农户组织起来,将示范基地作为学校,把技术人员当作老师,培育一批先行先试懂技术的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再通过种植大户带动其他农户自行发展食用菌种植庭院经济。截止目前,全乡已创建食用菌种植小型家庭农场5个,培育种植大户147户,带动散户种植农户130户,培育食用菌制种技术本土人才14人。

  “下一步,我乡将大力推广‘家庭农场’食用菌产业发展新模式,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全乡户均种植1亩食用菌目标。”邓生华说出自己的计划。

  采访手记:织金县后寨乡立足乡情实际与与该乡食用菌产业特点,利用家庭农场“小而精”灵活经营特性,把食用菌产业与家庭农场业态有机结合,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完善政策支持体系,鼓励人才兴办家庭农场,把家庭农场作为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衔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新载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最佳规模效益,使该乡产业发展模式更加多样、经营产业更加多元,逐步构建起绿色生态、长远发展、优质高效的产业体系,从而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坚实保证,这种做法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值得在全县、乃至全市借鉴和推广的。(张云航)

[责任编辑: 栾小琳]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24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