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毕节市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

2022-05-11 18:06:49  来源: 毕节日报

  开栏的话:

  民族团结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石,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决策部署。为持续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展示创建工作中的新举措、新成效、新经验,本报从即日起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动员引导全市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中来,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一区三高地、五个新毕节”贡献力量。

  1

  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毕节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民族风情浓郁的地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毕节市各族群众埋头苦干、同心攻坚,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实现了同步全面小康目标。如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我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推陈出新、完善机制,深入开展创建工作,在黔西北大地上绘就一幅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美好画卷。

  我市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依托线上线下教育平台,讲好奢香夫人故事,“绝壁天渠”精神、文朝荣精神等毕节试验区精神史诗,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同时,不断加强民族团结文化建设,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教育培训基地等40余处,让全市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信心十足地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2

  在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苗族搬迁群众王小妹和几名苗族同胞共同创办了苗族刺绣服装厂,在传承弘扬苗绣工艺的同时,自己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这是我市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一个例子。

  “十三五”以来,我市对生存发展条件恶劣、地质灾害易发多发、“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村寨,实施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累计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安置点142个,让32.48万各族群众搬出大山、迁入新居,其中少数民族群众7.1万余人,实现各族群众共同脱贫致富。

  同时,为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可持续”,2019年以来,我市在民族地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9.86万人次,助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并围绕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村党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7229个,覆盖3289个村74.4万户300.6万人。

  3

  傍晚时分,走进纳雍县董地苗族彝族乡青山村,干净整洁的广场上,苗族群众载歌载舞的身影格外引人注意。

  村民们说,自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以来,大家的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据悉,青山村长期开展少数民族芦笙表演、民歌对唱、“跳花节”、民族理论政策及相关法规等知识抢答赛,促进民族交融交流,激发群众参与创建热情,实现“要我创建”到“我要创建”的转变。

  实现各民族文化多元交汇,互补共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有效措施之一。近年来,毕节市深挖观音洞遗址、可乐遗址、夜郎故里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史前文化”“夜郎文化”名片;结合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织金县官寨乡屯上村、百里杜鹃普底乡迎丰村等18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00个“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出版《西南彝志》《苗族古歌》《毕节回族文化》《毕节布依族》等民族文化丛书;推出芦笙舞、撮泰吉、阳戏、文琴戏等地方特色舞蹈;发展苗绣、蜡染、砂陶等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工艺,不仅传承了历史文脉,保护了民族文化,还延长了产业链条,助推了旅游业的发展。

  4

  为推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我市将民族工作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一体部署,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明显效果。

  创新基层治理“红黑榜”机制。将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村(居)民公约,建立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红榜清单和黑榜清单,引导各族群众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积极培育邻里团结、家庭和美、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创新基层党建“链条式”机制。将党支部建在自然村(社区)、扶贫车间、网格、产业链上等,形成“党支部联党小组+党小组联党员+党员联群众”的“三联”机制,将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参与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社会事务“十联户”机制。以提升基层事务治理能力水平为核心,构建“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将民族事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全市划分31507个网格、配备32632名网格员,所有网格由综治中心管理,接受上级综治中心调度,通过一体化、动态化、常态化、精细化“四化建设”,落实“多网合一”,实现社会治理“一张网”;以党建为引领,在网格建立7907个党小组(党支部),打造“党小组+网格员+十联户”铁三角机制,推进基层事务治理规范化、制度化、智能化运行,确保基层民族工作有人抓、有效运转,切实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顾玉洁)

[责任编辑: 栾小琳]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