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周明:如磐初心育桃李

2022-05-18 18:31:20  来源: 石阡县委宣传部

  走近石阡县石固乡凯峡河村,夹岸青山突兀,凯峡河奔流向西,恬静的农家,成林的翠竹,肥美的田园,几阵鸡鸣、狗吠、鹅叫,编织成一幅清秀脱俗的世外桃源图。

  走进凯峡河小学,“请出示行程码、登记,我给你测量体温。”日前,笔者在石阡县石固乡凯峡河小学(教学点)采访。

  琅琅的读书声从二楼一间教室里传出,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谭艳老师的引导下,快乐地做户外运动。

  凯峡河小学负责人周明是土生土长的凯峡河村人,199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9月以民办教师的身份从事教学活动,2002年9月转正为编制内教师,迄今一直在凯峡河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把孩子交给他,我们放心”

  谈起在教育教学中的苦和乐,周明30多年来深有感触。“凯峡河村桃园组、周家组等河对岸的学生来学校,都要过河,就近连接两岸的通道,是一座约莫50多米长、高约2米的滚水坝。”

  蜿蜒数十公里的凯峡河,每到雨水丰沛的季节,四周的水都汇流到凯峡河中,涓涓小溪瞬息间变成汹涌之流,奔腾的河水却漫过了滚水坝。

连接凯峡河两岸的就近唯一通道——滚水坝。谭文斌 摄

  在2009年9月之前,每到涨水季节,河对岸的十四五个学生去上学,少部分是会游泳的家长送,大多数都是周明一个一个背着、“摸着石头送过河、接过河”。

  “现在这座滚水坝是2009年8月动工修建的,之前就是一条木板架设的简易便道,每次大水过后,每年要组织群众修复好几次。”时任乡党委副书记、乡人大主席分管教育负责人程大富谈到了修筑滚水坝的前因后果。

  “现在你就是借给我一百个胆,我也不敢背着学生趟水过河了,安全事故出不得,更出不起。”回想起当年背学生过河上学放学,周明不敢稍稍大意。

  如今,若遇到涨大水漫过滚水坝,他只得用自己的私家车接送孩子们,明明学校到河对岸的家只有六七百米的距离,为了安全起见,却要绕行十五六公里。

  在走访凯峡河村桃园组黄华昌等群众得知,他们把孩子送到凯峡河小学,他们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生活一万个放心。

  “把学校交给他,我们放心”

  笔者看到,凯峡河小学除卫生间是砖混结构外,综合楼是一幢全木制结构的二层楼房,楼下是幼儿园,厨房、教室、寝室;楼上是教室、办公室、休息室,一共六间。

  在幼儿园食堂里,餐厨用具擦洗得干干净净,摆放得整整齐齐;学生寝室里,床铺安置有序,被褥叠得整齐整齐。一间10来平方的办公室里,文件资料被分类装订后,一条线整齐地环挂在墙上,书柜上、办公桌上一尘不染……简陋的办公设施,在周明倾心的布置下,显得格外精致。

石固乡凯峡河幼儿园学生寝室。谭文斌 摄

  以前,凯峡河小学的门前是一块水田,进出学校要得从那条约40公分宽的田坎上通过,学生的安全往返,作为学校负责人的周明,时常是胆战心惊。

  “我一边向上级请求物资帮助,一边商量村民群众给予劳动力支持。白天和群众一起修路干活,晚上到村组群众中协调劳动力搞学校建设。”2006年的暑期,周明和凯峡河村群众一道,从农历的六月初九至七月初六,筑牢好了一条学生往返家校的安全通道。

石固乡凯峡河幼儿园学生食堂。谭文斌 摄

  翻开2006年那个发黄的记账本,参与务工村民群众、水泥砂石开支等情况,记得明明白白、详详细细。

  “当时我们就看重他处事谨慎、细致、公道、正派,把学校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都交给他,我们是完全放心的。”石固乡时任乡党委副书记、乡人大主席分管教育负责人程大富这样道出了组织意见。

  “倾情育桃护李,践行初心”

  “组织培养我入党,当时乡镇领导是希望我能担任本村的村干部。”在交流中,周明道出了他199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初衷。

  “我们3个民办教师白天教学生,晚上点着煤油灯教夜校‘扫盲’。”周明谈到起不光要教育孩子们,还要对群众开展“扫盲”教育。

  “我们不能以任何理由耽搁学生的课程,学生一旦失学,又将会出现新的‘文盲’。”周明谈到教育工作的连贯性、延续性。

  翻开周明曾经批改过的一叠叠作业本中的任何一本,学生整齐规范的书写,每一次认真的批阅后面,一句句由衷赞美和激发鼓励的评语,依然那么鲜红,格外醒目耀眼。

石阡县石固乡凯峡河小学教师周明以“厨房工人”身份,在给学生做营养午餐。

  “每一届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劣,就是我们教学质量最真实的成绩单,学生的学业是耽误不得的,特别是学困生,要付出更多心血来教育引导。”周明谈到了如是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佳方式。

  “当初学校的条件是极其艰苦的,课桌凳都是学生从家里自己带,学校开设了幼儿班和一至四年级,一共50多名学生,都是采用复式教学班的形式上课。”石固乡时任分管教育负责人程大富谈到了那段乡村教育极其艰苦的岁月。

  “哪怕学生人数再少,只要学校还在,我们就一定要用自己的良心,办领导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周明道出了他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的初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每一位教师的双手都是一把精美的刻刀,精雕细琢,才能把孩子们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谭文斌)

[责任编辑: 王雪松]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60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