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顺经开区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过科学布置,统筹规划,以自身工作的创新突破,全面推行“5+2”课后服务模式,扎实推进“五育并举”“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一是在作业“点”上发力。优化作业设计及推送机制。开发区各学校依托信息化手段在电子班牌上构建并公示作业和学习资源推送机制,分别成立作业审核小组,分年级精准实施作业日抽检、日通报制度,鼓励布置分层、弹性、有个性化的作业,对完成基础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开展个别化辅导。截止目前,全区共有39所学校开展此项工作,覆盖率100%。同时,以作风革命为契机,针对作业设计、布置及批改等问题,洞口流民族学校组织各教研组陆续开展小课题研讨及校本研修,进一步明晰了作业设计思路和方向,推进作业管理工作提质增效,切实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发展。
二是在课程“线”上加力。以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契机,以安顺地戏、芦笙、剪纸、蜡染等民间艺术为主,特色藤编、体育课为辅,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拓宽学生传承安顺特色传统文化渠道,让学生在创作设计中体验艺术来源于生活,感受生活的美,从而拓宽视野,发展思维。对门小学学生郭子星的家长说:“新阳村是地戏村,地戏是老一辈口耳相传下来的民间文化。如今,学校开展地戏课后服务活动,家长没有增加费用,孩子能得到文化传承”。据幺铺中学王玉敏老师介绍,针对同学们喜爱阿歪寨藤甲编织的浓厚兴趣,学校开设了专门的编织课程。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将亲手编织的花瓶、钩织的花花草草,将校园打扮得焕然一新。每当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谈论自己的编织作品时,老师们感到这一切辛劳没有白付!民族民间文化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培养,做到提质减负增效,增强了学生向往和传承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高度认可和好评。截止目前,在我区幺铺中学、对门小学、双阳小学等6所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活动150余次,参与学生200余人。
三是在课堂“面”上聚力。在全区39所中小学优化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设计,加强教研管理,让学生在课内学得好、学得足,既为学生“作业不出校”提供保障,又立足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不但坚持向“40分钟”要质量,还通过丰富课堂提质增效。各结合课后服务和原有社团活动,既着力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又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坚持课后服务与学校特色相结合和坚持课后服务与教师特长相结合,优化课程资源,丰富课后服务形式和内容。如双阳小学,通过邀请有特长的家长充实到特长班教师队伍,使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形成了“1+2+X”的课程体系:“1”是作业辅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作业进行答疑、解惑、辅导;“2”是每周三开展校级社团活动和年级组社团活动;“X”是学生的能力素养课程,包括写字、作文能力提高、趣味数学、英语口语、小合唱等,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提升。双阳小学课后服务,从基础学科出发,多元、灵动、丰富的课后服务,扎实开展办人民满意教育工作。(张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