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为书,以菌为笔,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回顾一路走来的“黔菌”之路,杨彝华写下了满怀热忱的一句话。
贵州科学院、贵州省生物研究所三级研究员杨彝华
“贵州与云南山水相连,再加上贵州的食用菌产业近十年飞速的发展,向世人展示的不仅仅是产业的进步,更是顶层设计好、政治生态优的体现,这是非常诱人的事业舞台,也许贵州是我梦想实现的地方。”2018年3月份,怀揣着在食用菌产业发展进程中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的梦想,在云南深耕于野生食药用菌资源培育、开发利用领域二十多年的杨彝华接住了贵州科学院的橄榄枝,来到贵州就职于贵州省生物研究所,担任贵州科学院食用菌团队领衔人。
杨彝华带领的贵州科学院食用菌团队
四年来,杨彝华和团队奋战在贵州食用菌产业科研和生产一线,按“一区(保育区)一馆(菌物博物馆)五库(菌种库、组织库、成分库、基因库、信息库)三中心(菌物专题的菌根苗培育中心、科普教育中心、深加工研究中心)”的架构线上线下进行科研、示范、推广。把项目实施与省级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农业产业革命指导工作相结合,以“一山(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线(贵州省第一条食用菌β-葡聚糖智能提取中试线)一朵云(贵州菌物云平台)”的建设为载体服务贵州的食用菌产业高质量、生态化、智慧化发展。
杨彝华和团队正在栽培野生菌菌种
从山林田间的一次次调研到课堂野外的一次次交流、手把手示范,杨彝华把“封山育菌”“植树种菌”的理念与成功路径一步步带到了贵州,贵州也成了她的第二家乡。看着老百姓从不知道、不可能、做不了到主动学、主动做,看着山林与野生菌共生的蓝图徐徐铺开,她倍受鼓舞,也满怀感激。“安居了才能乐业,作为贵州优才卡的持有者,住房、子女就学就医等都有一系列的政策支撑,让人到了贵州以后,可以安安心心地、没有后顾之忧地去放开手去闯、去拼、去搏。” 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杨彝华说,要与贵州同仁一起唱响“黔菌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