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南明区永乐乡:文明乡风塑造乡村之魂

2022-05-24 19:26:17  来源: 南明区融媒体中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擘画了这样一幅乡村图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党的十九大以来,贵州省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美丽乡村建设主题。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2021年11月,贵阳市正式启动的农村“五治”工作,先后制定印发了贵阳贵安农村“五治”工作系列实施方案,建立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工作机制。从顶层进行设计,谋篇布局、排兵布阵、精准施策、精准发力。

  南明区紧抓农村“五治”契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聚焦问题,强化宣传、突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五治”行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形成了一批工作亮点,提升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干井村航拍

  一大早,永乐乡干井村的村民们就簇拥在水塘岸边。得知村委会决定把这块足球场大的水塘修整成荷花池,大家既开心又期待。

  干井村村民陈桂康,就是人群中去得最早的其中之一。他说,村里的老百姓对这个事情都非常关心。时不时就会过来看一下。大家都希望荷花池建好,能带动乡里、村里的旅游发展。

  在水塘旁边开农家乐住了四十年的陈大爷告诉我们,这个挖机声,他听起一点都不觉得吵,反而越听越有盼头。过去水塘又脏又臭,下雨时,周边的村民都“苦不堪言”,如今,荷花池就修在家门口,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饭后也有了休闲的去处。

新修的荷花池

  干井村村民陈桂康说,如今村里的变化非常大,路面整洁、干净卫生,家家户户房前屋外都整洁一新,十分漂亮。村民们的生活习惯也有了很大改变。过去乱扔垃圾、乱吐痰的习惯早已不见,为了维护村里的环境,吸引更多游人,大家都上下一心。

  干净整洁的道路和一幅幅生动朴实的宣传手绘墙,诉说着村里这一年来从里到外的变化。陈少芬阿姨在村里住了30多年。过去一家人生活用水只能靠肩挑手抬。为了用水,每天要来回走一里多路,现在自来水接进了家,一家人再也不用为用水发愁。

  2021年11月,贵阳市正式启动的农村“五治”工作,先后制定印发了贵阳贵安农村“五治”工作系列实施方案,建立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工作机制。从顶层进行设计,谋篇布局、排兵布阵、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永乐乡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生活的硬件环境都有了很大改善。

  但由于永乐乡下辖永乐村、水塘村、干井村、石塘村、羊角村5个行政村39个村民组,居住着汉、苗、布依等民族共13070人,一些少数民族村寨还保留了传统农村的封建陋习,办酒请客吃饭的风气屡禁不止,导致在五治工作中——“治风”工作中存在独特的难点。

  聚焦矛盾,永乐乡政府按照“治风”工作要求,结合乡情实际,研究制定了《永乐乡治理滥办酒席实施方案》《永乐乡各村红白事宜实施细则》等方案,对辖区村民酒席办理进行规范引导,对各方责任进行明确。同时,指导各村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等婚丧事宜细化内容纳入其中,成立红白理事会,推动移风易俗“软任务”变成“硬约束”。

水塘村的手绘墙

  通过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坝坝会、入户宣传、发放“五治”明白卡等形式,村民们对家门口的“治风”文化墙渐渐理解,大办酒席的陋习逐渐改观,过去村里帮忙办酒至少一个星期,现在喜酒结婚只办一天,丧事只办三天。

  73岁的陈发森在村里办了一个农家乐。村委会刚开始执行简办酒席政策时,他还为自家的生意有些担心。经过村干部的多次走访、讲解,陈发森转变了思想,还主动成为了政策宣讲员。

  在陈发森的宣讲中,讲道理、举例子成为走进村民心底的最好方式。他说,过去摆酒成风,升学宴、满月酒、祝寿酒、搬家酒,频繁的酒席,把大家“吃”垮了。

  理说明了,话说开了,宣讲很奏效。陈发森也因此获得了一面村民的流动红旗。家门口鲜艳的小红旗,是陈发森心里的宝贝,更是村民们践行文明乡风的最好体现。

  从污水治理到环境整治,从垃圾分类到文明养成,村民们从不愿干、抱手看,逐渐转变成愿意干、积极干。

石笋沟水库

  南明区城市综合行政执法三大队永乐中队杨秀坤告诉记者,根据近期巡查的情况发现,现在村民们对垃圾投放箱非常感兴趣,也主动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环境治理和乡风整治工作可以说进展明显。转变思路,人人都是村子的建设者,良好环境的受益者。

  把农村“五治”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真正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烦心事、困难事,是贵阳市委市政府践行为民宗旨,厚植为民情怀的承诺,更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南明区通过大量扎实的工作,打通“五治”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引导农村群众积极参与“五治”工作,大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永乐乡人居环境品质持续提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图景在这里变成了现实。

[责任编辑: 吴雨]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78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