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南明区后巢乡:“五治”激发新动能 干群一心创新篇

2022-05-24 19:20:51  来源: 南明区融媒体中心

  去年11月,贵阳贵安正式启动农村“五治”工作,聚焦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5个方面,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后巢乡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动员全社会参与,整合资源,提高效能,创新社会管理,从基础设施建设、老旧房治理等方面展开“五治”工作。如今,后巢乡迸发新活力,“城中村”变“城中景”,旧貌换新颜。

五治图标

  后巢乡位于贵阳市中心区南明区南部,辖朝阳、后巢、四方河、太慈桥4个行政村和山水黔城居委会,全乡总人口9.4万余人。常住人口多、管理难度大,违建临建、垃圾死角多……与大多数“城中村”一样,存在着“痛点”。

  四方河村村民龙兴琴告诉记者,去年,政府出资为寨子修建了沥青路,村里的风貌大有改变。但最让她满意的,是在老旧房屋改造上,大家都有机会参与,为村里建言献策。

  乡、村干部和群众齐抓共建,是后巢乡五治工作推进中的亮点。

  2021年起,后巢乡党委瞄准老旧房屋存量、村集体经营性固定资产、治水、治垃圾、治风等方面,精准发力,着力打造安全、干净、有序、和谐的文明新村和幸福家园。

  聚焦老旧房屋存量和城中村问题,乡里创新推广共建共治共享的五治模式,通过组织召开坝坝会、村委会、进村入户等方式,一方面宣传老寨子签约改造,控制违法建房,另一方面主动听取村民对政策的意见、建议,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农村‘五治’试点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四方河村村民龙兴琴告诉记者,过去,家里人口增加了,大家都会在自家楼上再建新屋。一开始村里规定不允许自建房时,不是很理解。后来,通过微信群、宣传册、宣传横幅等方式,慢慢理解了政策,并明白了自建房的危险。

老房

  不仅如此,乡里的工作都还会公示告知村民,不断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积极推行重大事务决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四方河老寨子签约改造,目前签约率达65.07%。

  今年2月,后巢乡举行了四方河村老寨子农村“五治”共建共治共享产业发展合作签约仪式。围绕打造贵阳城市中心特色村寨文化旅游新样板的发展定位,以政府为主导,“企业+村委会+村民”的产业发展合作模式进行,共同开发四方河村老寨子优质旅游资源,着力建设集度假、消费、文娱、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城市中心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让四方河村老寨子成为贵阳市特色民族文化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大事村里带头干,小事村民齐心干。

  一年多来,后巢乡在盘活盘大集体资产的同时,在保护、修缮原有石板道路排水沟渠原貌的基础上,扩大污水设施覆盖面,按照“一房一方案”的原则,以最经济、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将村民生活污水纳入市政管道,健全饮用水城市供应管网。

  对全乡日产70吨垃圾科学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引导群众进行垃圾分类,定人、定责监督管理,逐步完善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闭环流程体系。

垃圾分类

  完成108户一户多厕旱厕改造,对前期摸排出的24个旱厕分类实施提升改造,引导农户按照改建标准,逐步自筹自建水冲厕所。

  各村(居)红白理事会报备及督促指导红事16起,白事34起,评选红榜家庭50户,办事平均礼金50元,平均桌数15桌,丧事平均天数3天,无天价彩礼和违规办理酒席情况。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应该带动农民共同参与乡村建设、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共享乡村振兴成果,即“共建共治共享”。

  在五治推进中,后巢乡积极引入“村干部+村民”工作机制,让村民和村干部面对面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有事敞开说、有事要商议、有事马上办、好坏大家评”的议事制度,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充分激发了村民们的内生动力,构建起干群一心,共创美好家园的新局面,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责任编辑: 吴雨]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78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