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黔西南州: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谱新篇

2022-05-28 09:56:34  来源: 黔西南日报

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谱新篇

——黔西南州奋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阿妹戚托诶,阿妹戚托哦……”夜幕降临,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金门广场微风拂过,嘹亮的歌声一遍又一遍响起。从晴隆三宝大山深处搬迁到小镇的文安梅与游客围着篝火踏歌起舞,欢乐写在脸上。

  “搬出来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安梅喜滋滋地说,搬迁群众可以到小镇工业园区的工厂上班,还可以从事旅游服务工作,不用担心就业问题,生活安稳。而本就能歌善舞的她,则当上了晴隆县二十四道拐旅游公司舞蹈团团长,过上了稳定增收的生活,幸福感满满。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上幸福新生活,文安梅只是众多受益者中的一个。

  “十三五”时期,黔西南州创造了33.8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的“奇迹”,7个贫困县(市)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列,在“黄金十年”贵州大踏步前进中交出了优异的黔西南答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黔西南州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以“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为行动指南,让来之不易的成果更加稳固,让成效更可持续,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大踏步前进。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保障

  2020年12月28日,黔西南州在全国首家挂牌成立乡村振兴指挥部,州委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州乡村振兴指挥部、州东西部协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州乡村振兴局“四办合一”,进一步优化州委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会议、指挥长会议、办公室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强化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全面统筹。

  先后出台了黔西南州《关于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方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安排部署。

  围绕“四个不摘”,州、县、乡、村各级党组织书记“挂帅”推进持续健全和完善驻村帮扶长效机制。全州794个“五类村”共选派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794名、驻村干部1910名。继续坚持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任务在村、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机制,全力推动各级力量向乡村振兴一线聚合。

  持续巩固“3+1”保障成果。截至2021年底,全州7.98万套搬迁安置房全部办理了不动产权证,并为新市民购买安居险;新市民适龄子女应助尽助、应读尽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医疗保障制度全面执行。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计划”,制定地方标准36项,采纳引用各类标准近500项,在全国首个以标准化试点发布市(州)级易地搬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为2020年标准化工作十大典型案例。

  探索建立“基层主动发现、部门联动预警、提前干预救助、分层分类帮扶、集中研判销号、定期跟踪回访”的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横到边、纵到底,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坚决不让一人一户返贫致贫。

  完善“四险一金”制度,通过兴农险、新市民就业险、新市民安居险、巩固脱贫成色险,农民扶助金,为群众织牢产业“保底网”、就业“保障网”、事故“补损网”、阻贫“防护网”和脱贫“兜底网”。结合工作实际,2021年相继出台相关方案及实施细则使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群众更加满意。

  “这些好政策真是给我们的生活上了‘保险’。”提起“巩固脱贫成色险”,安龙县“五福小镇”的60岁老人贺登菊,笑意一直挂在脸上。她家属于脱贫不稳定对象,丈夫患脑溢血住院治疗花费3万余元,县乡村振兴局、太平洋保险公司用“巩固脱贫成色险”,为她家赔付了1.7万元,第一时间化解了因病返贫风险。

  狠抓产业发展,夯实增收基础

  在望谟县蟠桃街道速造鞋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在轰鸣的机器间排坐整齐,分工协作,赶制订单。“来这里上班,一个月能拿到4000至5000元的工资,还能照顾家里。”按时领薪,让务工群众杨焕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

  速造鞋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远销海外。该公司入驻后,开启“产业+就业”双驱模式,有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为望谟县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加码”。

  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民众。

  黔西南州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符合实际、彰显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加快构建山地经济产业体系。强化利益联结,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服务、农机服务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农业生产,不断扩大基地规模,推动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延长产业链。

  茶叶、食用菌、蔬菜、薏仁米、中药材等十大特色优势产业“披绿生金”,建成14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成精品水果、特色粮食、茶叶油茶、中药材、蔬菜“五个百万亩”工程,培育龙头企业452家,成功申报普安红、贞丰火龙果等22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普安成为“贵州绿茶第一采”永久首采地,兴仁成为国家级出口薏仁米质量安全示范区,实现品牌效应大提升。

  抓产业促就业,黔西南州不断深化“两业”全覆盖。州、县两级围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出台相关文件,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坚持“外输内拓”两手抓,与东部3省9市签订《留岗稳岗协议》,全力做好稳岗就业,对有劳动力脱贫户、易地扶贫搬迁户、边缘户“零就业”家庭及时监测预警和提供服务,强化相关政策兑现落实,扶持群众就业创业。全州脱贫劳动力均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和“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目标。

  2021年全州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1066元,同比增长12.53%;脱贫人口收入中生产经营性收入比重同比高于上年。

  汇聚多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今年3月25日,广东省惠州市举办“春风行动·东西部协作促就业”大型云聘会,为贞丰县群众与惠阳企业牵线搭桥,实现用工与就业双向精准对接。

  同一天,惠州市龙门县“贵州·黔西南农特产惠州帮扶馆”揭牌成立,龙门县禾嘉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还与普安县签订了价值500万元的产品购销框架协议,助力黔西南州茶叶、食用菌、牛肉等优质农特系列产品直达粤港澳市场。

  黔西南州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积极主动抓好与广东省惠州市协作,签订协作协议,强化结对帮扶,形成“常走动、多沟通、快落实”协作机制。在两地交流部署、劳务协作、产业协作、消费协作、人才交流、振兴示范、社会协作等方面精准制定接续措施,着力推动协作升级。规划打造7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1个黔惠共建州级工业产业园区,已入园企业33家,到位投资11.3亿元。成立粤黔东西部协作黔西南州农特产品交易市场,激活两地农产品市场流通渠道。在惠州市建设农特产品直销点40余家,销售农特产品12亿余元。兴义惠州航线通航,架起了黔西南州与惠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交流合作的空中桥梁。

  与此同时,继续加强与宁波市的密切沟通,黔西南州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到宁波市交流调研,签订了《宁波市人民政府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书》,进一步优化协作帮扶方式,拓展产业、劳务和消费等领域的协作,确保已建成的产业园区、扶贫车间等帮扶项目持续发挥作用。

  定点帮扶再上新台阶。中央统战部、公安部、民进中央、中国黄金集团和中国联通集团5家中央单位共选派25名干部到黔西南州挂职交流,投入帮扶资金2.79亿元,协调社会捐赠3932.1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73个,消费帮扶5.81亿元。

  站在新的起点,黔西南州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聚焦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不懈奋斗!(记者 陈茜茜)

[责任编辑: 吴雨]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8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