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农村“治风”工作开展以来,开阳县聚焦“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设置红黑榜、成立红白理事会和村务监督会,由“刚性约束”变成“软任务”,着力宣传引导、选树先进典型等形式开展“治风”工作,树立文明节俭、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社会陋习,让文明新风吹遍开阳的山山水水。
穿洞村村规民约
村规民约,焕发农村新气象
初夏时节,在开阳县禾丰乡穿洞村,文明新风拂面来,家家户户门前整洁有序,村道路两旁立起路灯,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一两个垃圾桶。
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宣传橱窗里醒目地写着穿洞村的村规民约。其中明确要求:在操办婚丧喜庆方面,新婚、丧事可办酒席;应征青年入伍、大学升学宴、往城里乔迁等一律不准办酒席……
村支部书记卢天志说:“同等条件下,我们优先为遵守村规民约的群众办理事务,对拒不执行村规民约的,我们将进行思想教育和相应的惩戒。”
“风气好了,村里人自然能够集中力量办实事好事。”在村支部看来,无论是制定村规民约,还是进行文明家庭、卫生庭院创建,好婆媳、好邻居评选,都是转变乡风民风的重要举措。文明乡风有助于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他和村民们一起见证了村子日新月异的变化。
穿洞村宣传“治风
开阳县136个村(社区)建立了“一约一榜两会”机制(“一约”即村规民约;“一榜”即红黑榜;“两会”即红白理事会和村务监督会),着力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尚。
今年南江乡苗寨村变化大得很,有了村规民约的约束,村里大操大办的少了,乡亲们养成了良好生活习惯,村子越来越整洁了。村民卢天华言语中透着自豪。
这种改变不仅发生在苗寨村,在开阳县各个村(社区),通过制定并硬执行村规民约,规出了好风气,约出了新风尚,不仅助力乡村振兴,也增强了村民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红白理事会,理出文明好乡风
目前,开阳县各个村(社区)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对城乡居民婚丧事宜提前介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干预,有效制止大操大办的现象。在各个村(社区)成立纠风队,对不合标准办理宴席的家庭上门劝导,直到劝止。
“过去,村民家中办个红白事都喜欢互相攀比讲排场。有的村民为了面子好看,甚至借钱办事。自从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我们村的党员带头执行制度,村的大喇叭也经常播放村规民约,让全村村民知晓,大家都慢慢在转变攀比、跟风的思想。”开阳县龙水乡新场村支部书记汪兴惠在群众会谈到“治风”工作,村民们总是竖起大拇指。
利用坝坝会宣讲”治风“工作
据开阳县龙水乡社事办主任何朝明介绍,社事办指导全乡5个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对红白喜事办理流程,收取礼金不超过50元、办酒不超过3天、酒席不超过15桌,违规违约的处理等作出明确规定,制作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备案表和情况报告表,并按程序将相关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形成村民定、村民守、村民管的良好风气。
不久前,开阳县冯三镇堕秧村的周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福建大学,成为全村的骄傲。若按往年的习惯,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家里必然会大操大办庆贺一番,但周静说:“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遵守村规民约,杜绝不良之风。”
在南龙乡田坎村,通过院坝会、村村响,成立“红袖标”劝导队等方式,广泛宣传村规民约,劝导村民红白喜事简办,升学、祝寿、满月等事不办,村民们移风易俗意识逐渐加强,全村各项操办事宜减少,取得了良好效果。
红黑榜
完善制度,汇聚社会好民风
自农村“治风”工作开展以来,开阳县制定印发了《“治风”工作乡村干部十八文》《不承接违规办理酒席通知书》《不承接违规办理酒席承诺书》《党员和履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等事宜的暂行规定》等制度文件,指导全县各村(社区)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确保“治风”工作有规可依、依归必行,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村(居)民议事会、老年协会,另一方面对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情况开展督查、通报,警示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截至目前,共处理违规办酒席156起。
与此同时,开阳县以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接续文化薪火,在111个行政村建立文化室,在村文化广场打造家风家训文化墙、道德文化宣传栏,在房屋墙面绘制主题文化图,以厚重文化涵养文明新风。
深入挖掘乡村道德典范,不断弘扬家庭美德,倡导文明新风。广泛开展“身边好人”“好儿媳、好公婆、好妯娌”“新乡贤”等各类先进典型评选活动100余场次。运用“一约一榜两会”机制,全县共设置红黑榜271块,着力公布一批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人,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尚,让文明乡风在开阳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杨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