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贵州水职院:围绕润泽文化建设低碳生态校园

2022-06-20 18:14:34  来源: 贵州日报

“大风车”进校园 节水教育“作表率”

贵州水职院:围绕润泽文化建设低碳生态校园

  为助推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结合我省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要求,充分发挥清镇职教城和学院水利水电特色专业优势,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贵州水职院)围绕润泽文化品牌,发起了“低碳”校园建设行动。

  以建设多功能实习实训平台——水生态监测与修复技术创研中心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推进“清洁高效电力(中德AHK产教融合)基地”风光互补发电项目、挂牌成立“贵州省节水教育基地”、建设节水灌溉项目、利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采暖、获批“碳排放管理员”职业能力建设基地等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了水文化特色鲜明的智慧、生态、绿色、低碳校园,把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融入学生的课程中、思想中、行动中,力求“以水润德、泽被万物”。

  把课堂搬进水质在线监测实训中心

  水质在线监测技术可以对河流、湖泊、污染源等水体的水质进行实时和连续监测。为契合行业企业需求,贵州水职院水利工程分院建设水质在线监测实训中心(以下简称“实训中心”),给水务管理专业提供教学和实训条件,学生在实训中心内可以直观了解水质在线监测的全过程、水质在线监测设备的运营维护工作及管理监测数据上报的系统。

  “同学们看看,在乡愁湖上漂浮的设施叫浮船式采水平台,平台下方安装了潜水泵,可将乡愁湖的水样输送到水质自动监测站的采水单元中,系统通过配水单元把水样分配到每台在线监测仪器中。各仪器经过自动化分析得到相应指标的数据,我们可以通过仪器的显示屏、电脑软件、或者手机APP查看数据结果,这样我们就能实时掌握乡愁湖的水质变化情况。”5月26日,在位于校内水工综合实训基地里的水质在线监测实训中心内,贵州水职院水利工程分院教师吴冬霞正在给水务管理专业201班学生介绍水质在线监测的过程。

  水质在线监测实训中心于2021年12月竣工投用,是贵州水职院“双高”建设项目——水生态监测与修复技术创研中心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一部分。创研中心的另一部分是水生态检测实训室,配备了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离子色谱仪、红外分光光度计等大型设备,可以对水中的金属、油类、无机化合物和细菌等多项水质指标进行分析和测定。

  “通过实训平台,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水生态、水环境监测相关概念,掌握水生态、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流程、环节与操作能力。”贵州水职院水利工程分院院长杨正策说。

  贵州水职院与企业合作共建的“水生态监测与修复创研中心”将立足贵州省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为企业、行业提供水质检测、技术咨询、培训等服务,开展河湖地貌多样性修复、水生态保护、水污染治理等关键性技术研究,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助力水利行业产业的转型升级。2021年,学院水利工程分院依托水生态监测与修复创研中心为贵州谱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改造服务、为贵州科林净达环保有限公司开展泵站系统升级改造服务、为贵州水投格林环境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生态渔业水质监测系统升级改造等多项技术服务,得到了企业的广泛好评。

  “大风车”发电 充电桩用电

  走进贵州水职院校园,放眼望去就能看到足球场后面带有中国水利标志“水”字样的山体上矗立着三个高大的风车,这些以往在高山、风口处可见的“大家伙”进入了校园,成为学院又一新地标。

  “这台最高最大的风力发电机重量约四五百吨,功率是100千瓦,这个‘大家伙’在满功率发电的情况下,一小时能够发100度电,以一个三口之家平均每天用电10度来计算,差不多够用10天。”近日,贵州水职院电力工程分院王宽方老师给学生介绍学院的风力发电机情况。

  随后,同学们来到位于电力工程分院110千伏变电站实训楼顶楼学习光伏发电板的工作原理。“光伏发电是根据半导体的光伏效应,通过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电力工程分院老师王正杰说,随着发电成本的下降,光伏发电将成为具有成本竞争力的可持续性的清洁能源。

  今年1月25日,随着三台风力发电机组和位于学院教学楼、食堂、图书馆楼顶上的光伏发电站正式并网发电,贵州水职院和贵州万家灯火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清洁高效电力(中德AHK产教融合)基地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学院新能源装备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力巡检方向)等新专业实习实训将依托这一基地开展,意味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清洁高效电力(中德AHK产教融合)基地建成后可作为产教融合型校内实训平台,承担电力分院每年7个专业约2700名学生认知实习、新能源发电技术、电力运维技术等课程全真化的实习实训实践教学,学生将有机会亲身体验、处理、解决风力发电运行维护及检修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缩小课堂教学与职业岗位之间的距离,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实践为先”的特色。

  在校内110千伏变电站实训楼前的空地上“站立”着一排新能源充电桩,贵州水职院采用了新型“风光储充”模式,新能源充电桩可以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转换成的电能给汽车充电,实现新能源发电、储能、智能充电互相协调支撑的一种高科技绿色充电方式。

  与此同时,贵州水职院校园内的路灯一律采用太阳能和风能作为能源来源,通过智能感应照明,可随室外照度自动开关,达到节能效果。

  利用浅层地温能 公寓实现冬暖夏凉

  5月28日中午,室外最高气温达到27摄氏度,土木工程分院教师沈雯回到清源居教师公寓。她打开空调面板,几分钟后一阵清爽的凉风吹了过来。当天,贵州水职院请维修人员调试空调,要求入住清源居的老师们打开空调到制冷模式。

  这个空调与我们通常看到的不太一样,没有空调外挂机,不会滴水或散热,几乎没什么噪音。学院新校区建设指挥部老师张建民指着清源居教师公寓走廊顶上并排的黑色管道介绍这个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他说黑色管道里装的是水。“夏天正是通过水循环将室内的热量带到地下,热量被地下岩土体吸收,人在房间里就感觉凉快了。”

  贵州水职院建设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是土壤源热泵系统,由用户侧水循环系统、地源侧水循环系统和热泵机组组成。冬天,房间内的气温低于地下岩土体温度时,通过地源侧水循环系统将浅层地温能取出再经过热泵机组提高温度后给房间供暖;夏天,房间内的气温高于地下岩土体时,通过用户侧水循环系统将过高的温度通过热泵排放到地下被岩土体吸收,从而使房间降温。

  “设计安装良好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与传统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相比,平均可节省40%—60%的供热和制冷空调运行费用,减少40%以上的污染物排放量。”贵州水职院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说。

  2021年12月,贵州水职院成功申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设立的新职业“碳排放管理员”职业能力等级评价基地。该基地成为省内唯一一家碳排放管理员职业能力建设基地,将为社会不断输送低碳生产管理人才,为早日实现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愿景树立贵州高校标杆。

  节能灌溉显智慧 节水教育作示范

  在贵州水职院道路两边的绿化区域,各种园林灌溉喷头星罗棋布,通过不同喷射方式的喷头能覆盖到不连成片及不规则的所有绿化区域。

  “微喷是利用折射、旋转或辐射式微型喷头,将水喷洒到作物枝叶等区域的灌水形式。微喷的工作压力低,流量小,既可增加土壤水分,又能提高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在贵州水职院节水灌溉区域,土木工程分院教师罗艳给园林203班学生上了一堂园林喷灌工程技术与施工的课程,详细讲解了园林喷灌系统的工作原理。

  贵州水职院的智能节水灌溉项目,也叫智慧农业物联网精细农业自控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农业灌溉不需要人的控制,只要系统通过传感器自动感测到何时需要灌溉及灌溉多长时间,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就可以自动开启或关闭灌溉,还可以实现作物需水时增大喷灌量、作物需水饱和时减少喷灌量。和传统灌溉系统相比,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可节水30%到50%。

  长期以来,贵州水职院始终坚持贯彻国家关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落实新时代治水思路和《贵州省节水用水条例》要求,全面开展节水校园建设。2019年7月,贵州水职院被评为贵州第一批“省级节水示范型学校”。2020年5月,智能节水灌溉项目一期工程通过验收,6月正式运用于实训教学。在第35届“中国水周”之际,在省水利厅水资源处与节约用水处的大力支持下,“贵州省节水教育基地”在学院挂牌成立。学院充分发挥基地的节水宣传教育作用,带动全社会共同节水。

  围绕“水”字做文章 打造“海绵校园”

  学院新校区自建设起就围绕“水”字做文章,从学院建筑物造型、道路命名、外墙颜色到室外水体景观、节水灌溉区、两套上下水系统的建设,无不凸显水元素和绿色低碳环保理念。

  作为省内唯一一所水利水电特色的高职院校,贵州水职院依托水电、工程建设等方面学科优势,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探索设置了立体化的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打造“海绵校园”。一方面,将广场、道路的地面雨水通过新型材料——彩色生态透水整体路面,收集至篮球场地下水池,通过泵站提至乡愁岭调节池,经过净化处理,用于学院室外绿化、清洁卫生及水体景观补水;另一方面,将学生洗漱、洗浴后的废水收集至地下室,经过一体化处理设备处理后用于学生宿舍冲洗厕所,这使学院成为当时全省唯一一所宿舍有两套上下水系统的节水示范型院校。

  为了提高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贵州水职院实施水文化“五进”工程(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网络、进活动),在水利专业学生实训课堂中融入水文化,培养学生爱水、惜水、节水、护水意识,培养新时代水利精神。

  近年来,学院先后荣获贵州省第一批“省级节水型单位”“全省文明校园”“2020年度全省职工绿色增效竞赛先进集体”“贵州省节水教育基地”“绿色学校”等称号,成为省内唯一一家碳排放管理员职业能力建设基地,学院将在全省高校生态文明建设中树立“水院样板”。

[责任编辑: 刘昌馀]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6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