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师生“结义”种桃 助推地方农业产业化发展

2022-07-05 15:21:39  来源: 新华网

图为游客在坝上村桃园进行采摘。新华网发

  新华网贵阳7月5日电(刘昌馀)6月,桃子成熟,在贵州省息烽县养龙司镇坝上村,前来游玩、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养龙司镇位于遵义市与贵阳市交界处,常年平均气温在15.2℃左右、海拔1000~1200米,属于“冷凉气候带”,天然养分沉积远高于平原地区,非常适宜生态农作物生长,当地常年种植水稻和果树,尤其以种植桃子最为有名。

  当地所产出的桃子因果味纯正、口感清脆、酸甜适中、久食不腻,被人们称为“吉桃”,“坝上吉桃”则是坝上村的一张靓丽名片。

图为成熟的“坝上吉桃”。新华网发

  2016年以前,由于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以及管护经验,“吉桃”种植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经济效益不佳,当地的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只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

  当时,怀揣着回报家乡的热情和对桃子的特殊情感,作为坝上村村民的雷涛,在贵州财经大学就读期间即开始在家乡种植桃子创业。一次偶然中,他遇到了同样对桃子有着特殊情感的周杨桐,巧的是周杨桐正是贵州财经大学的研究生,因志趣相投,两人一拍即合,都希望把“吉桃”产业做强、做优。

  两人通过考察研究后发现,坝上村虽然种植桃子历史悠久,“吉桃”品种优良,但是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引领,以及符合市场规律的经营模式助推,是制约“吉桃”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为寻求技术帮助,两人找到了贵州财经大学农业技术专家刘海博士,了解情况后,刘海博士对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示一定要参与其中,贡献科研力量,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在刘海博士的指导下,三人组建成创业团队,利用坝上村的600亩荒山进行整体开发,以“吉桃”种植为依托,融入先进的原位有机肥堆制技术,用“新农人”思维,全力打造“坝上吉桃”品牌,推动“吉桃”产业发展。

图为创业团队三人在实验室查看试验情况。新华网发

  经过反复试验,团队利用自身在紫茎泽兰脱毒处理和微生物分解菌种研发方面的技术特长,研制了专门用于“吉桃”种植的生态有机养料,规划设计了水养一体化种植管理技术,确保了在种植过程中的养分供给。通过科学种植出的“坝上吉桃”不仅绿色安全、富含花色苷,还形成了独特的“百花香”口感,优质果产量也得到了充分保证。

  为确保“吉桃”品质,团队明确不对桃果进行催熟的生产原则,最大限度还原其自然生长过程。除此之外,项目还配套建立了传感器组网生产体系,通过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可能的病变情况,还能将种植过程中水分养分情况进行自学式分析,对桃树的每一个生长环节都进行全程可视化监控。

图为坝上村自然风光。新华网发

  除此之外,围绕600亩桃园,依托坝上村优美的自然风光,项目还建立了以农家乐、住宿、农田旅游、采摘、观光为一体的经营体系,并努力打造成为“筑、遵”两地的重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基地。

图为品桃篝火晚会。新华网发

  截至目前,经过创业团队的不懈努力,桃园已挂果近3年,且产量逐年上升,产品陆续销往全国12个省市,“坝上吉桃”品牌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项目被授予“息烽县田园综合体重点发展对象”和“2022年农文旅发展重点单位”。

图为当地群众在桃园采摘。新华网发

  在项目带动下,坝上村变身桃园村,建立了以“坝上吉桃”为主导,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的产业体系,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民工回流,帮助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助推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

图为桃园山顶露营活动。新华网发

[责任编辑: 邓娴 栾小琳]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03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