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天眼之城”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2022-07-05 16:57:05  来源: 平塘县融媒体中心

“天眼之城”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平塘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纪实

  平塘县地处贵州省南部,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享有“中国最美小城”“天眼之城”等美誉。在这28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34.37万人,居住着以布依族、苗族、毛南族等为主的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59.67%,曾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麻山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县。

  近年来,平塘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登高望远、精益求精、勇于争先”的精神感召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平塘各族人民,像保护眼睛一样爱护“中国天眼”和精心呵护民族团结,通过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服务“中国天眼”等工作措施,在携手共同迈向现代化新征程中谱写了“天眼”在成长、各民族在巨变的生动实践。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

  强化顶层设计 在“大格局”上谋突破

  平塘县委、县政府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创建工作作为助推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成立了以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黔南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平塘县工作方案》《平塘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每年专题研究民族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抽调16人组建创建工作专班,县财政每年安排480万元专项经费,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建立了县、镇(乡、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创工作机制,将创建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重要内容,压实了部门、镇(乡、街道)创建责任,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格局。

  近年来,共培育国家、省和州级民族团结先进典型21人,示范单位217个,覆盖率达72.6%,全县狠抓民族团结,争做先进典范的思想空前凝聚。  

  抓实脱贫攻坚 在“大发展”上出实招

  “玉带”绕青山,天堑变坦途。2021年2月25日,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的平塘县甲茶镇团结村村委会主任、布依族村干部王长武,凭着人定胜天的理想信念,用18年的时间,带领群众硬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4000米长、4.5米宽的“天路”,成了脱贫攻坚路上的新“愚公”和领头人。

  至2020年,在王长武及团结村“两委”带领下,该村342户1686人贫困户全部脱贫,新建和改扩建并升级硬化村级道路11条,总里程达87公里,解决了447户2167人的出行难问题。如今,王长武带领修建的“天路”已成为当地布依族同胞的产业路、致富路。

  王长武带领布依族同胞凿“天路”、拔穷根,只是平塘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自食其力奔小康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以来,平塘县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突出茶、菜、畜等9大特色优势产业,创新探索“校农结合”“飞地扶贫”“就业快递”“返贫保”四套扶贫模式,扎实推行“六个一”驻村工作法,开辟“223”东西部扶贫协作新路径,形成了“411”扶贫工作体系。累计投入扶贫资金85.76亿元,选派5894名干部对24817户建档立卡家庭开展结对帮扶,原15个贫困乡镇顺利摘帽,6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8212名建档立卡人口全部脱贫,顺利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特别是全县各民族地区,以水、电、路、讯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地区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全县上下呈现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

卡蒲毛南族乡美丽村寨。

  全面同步小康 在“大团结”上当先锋

  平塘县拥有全国唯一的毛南族乡——卡蒲毛南族乡。作为贵州省人口较少民族毛南族聚居的县,平塘县共有毛南族聚居村19个,毛南族总人口3310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82%,主要分布在卡蒲毛南族乡、者密镇、平舟镇、大塘镇和金盆街道等5个镇(乡、街道)。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从平塘县城驾车前往卡蒲毛南族乡,半个小时的车程,宽阔大道旁的美丽乡村景色令人心驰神往。道路两旁,“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标语格外醒目。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毛南族乡的卡蒲,总人口13027人,毛南族人口占98%,是贵州省100个示范小城镇乡镇之一。

  “蓝莓种植1100亩,菩提树种植近900亩……”在卡蒲毛南族乡亮寨村,村主任石国莳掰着指头讲述村里发展的产业。

  在这个典型的喀斯特丘陵山区,由于山多地少,曾经让这里的毛南族百姓解决温饱都成了问题。“十二五”以来,平塘县19个毛南族聚居村共获少数民族专项扶持资金2.98亿元,实施项目632个,率先实现了“交通路网全面升级,安全饮水全面达标,住房保障全面实现,电力通讯提质扩容,通讯联络到村到组到户全覆盖”,进一步培育壮大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喜鹊报春来,苗乡好热闹,虎年吉祥虎年顺,虎年吉祥虎生威,欢度新年幸福到,小康生活党恩情。”在大塘镇水沟村的跳月场,苗族同胞老少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欢聚一堂,用原生态的苗族歌舞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平塘县大塘镇水沟村的苗族支系为喜鹊苗,因女性服饰酷似一只展翅飞翔的喜鹊而得名,同时喜鹊也象征吉祥如意。每年新春,这里的苗族同胞们都要聚在一起,欢歌跳舞,迎接春天,迎接新生活。如今,过上幸福生活的苗家人将对未来的期盼编入歌词,唱进古朴的月亮古歌中,将新一年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踏入最古老的舞步中,以苗族同胞独有的方式感谢党恩。

  平塘县少数民族地区的乡亲们不仅全部脱贫致富奔小康,而且民族文化传承也迎来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新机遇。

  近年来,平塘县持续举办了布依族“水龙节”“六月六”山歌节,毛南族“火把节”、苗族“四月八”等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布依族宫廷雅乐《八音弹唱》、毛南族民间故事《猴鼓舞》、苗族迁徙传说《月亮古歌》《太阳古歌》《咕噜跳月》等为代表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和舞蹈得到传承与发扬,《毛南族打猴鼓舞》获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三等奖,《布依族器乐演奏绝技》曾在上海民族大观园商业演出两年,苗族舞蹈“咕噜跳月”获贵州省第十一届“贵青杯”一等奖、全国校园舞蹈大赛最高奖项“校园之星”奖等。全县民间20人以上文艺团队常年稳定在80支以上,文艺骨干240余人,创作布依八音弹唱、芦笙乐舞、咕噜跳月、打猴鼓舞等民族艺术精品50多个;影视剧《中国天眼》、歌曲《天眼》《看得最远的地方》等作品广为人知。实现了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交融汇聚,形成经济上互相依存、文化上兼容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的共同体。 

 

“天眼”供电服务队的在检查供电安全。

  服务“中国天眼” 在“大工程”上做奉献

  在平塘县这块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孕育了世界最大的天坑群——平塘天坑群。正是这种独特的喀斯特地质形成的天坑群,为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提供了落户建设的条件。

  随着FAST工程2011年3月25日在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大窝凼里正式开工、2016年9月25日正式启用、2021年3月31日正式向全球天文学家开放,吸引了举世关注的目光,同时也促成了平塘各民族同胞与“中国天眼”的“喜结良缘”。

  从1994年全球天文学家踏足平塘开始考察选址,到2021年3月31日FAST正式向全球天文学家开放,经历了近28年的风雨,书写了平塘全县24个民族与科学家选址及落户、建设、安全运行等一个个感人故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了平塘各族人民的新奉献。

  1995年,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的天文专家组到平塘考察,当地群众老老少少拿起家中的民族盛装,穿戴一新,自发前来夹道欢迎;群众自发投工投劳,从莽莽大青山的群峰峻岭中劈开一条通往大窝凼的简易石头路,供专家们前往考察选址;群众还赶制了几乘滑竿供腿脚不方便的专家们走崎岖山路时使用。平塘各族群众服务“中国天眼”的奋斗精神和纯朴的爱国热情,令前来考察的国际天文专家们异常感动,为“中国天眼”奉献毕生心血的南仁东先生当场流下感动的热泪,发誓一定要把FAST项目建设成功,既是为了国家的强盛,更是为了这一方山水中的各族群众走向繁荣。

  在FAST项目台址移民搬迁工作中,12户人家共63口人自愿快速举家搬离了世代生活的大窝凼,主动给“中国天眼”腾出地方。为确保“天眼”核心区不受电磁波影响,当地各族群众全力支持项目建设,短时间内完成420户群众1868人的土地和房屋征拆,其中230户搬迁群众个人解决临时安置,主动让步、自愿放弃;各族群众积极响应号召,共流转土地8432亩,确保了核心区的安静。

  为了保障电磁波半径5公里宁静区的安宁,区域内1213户5270名村民搬迁到了克度马鞍和塘边油菜坪两个安置点;为保障好“中国天眼”的供电,南方电网平塘供电局专门成立“天眼”服务队,与工程一起成长,默默地保障着电力能源的供应。

  …………

  扬帆正当时,起航砥砺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平塘县将进一步激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不畏艰难、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筑梦动力,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推动各族人民始终与祖国共奋进、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共发展,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天眼之城——平塘”绽放。(石明钢 黎锐)

 

[责任编辑: 邓娴]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05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