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近年来,仁怀市中医院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充分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髓和民间中医药的精华,着力为群众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
坚定思想,厚植中医药元气
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窗口。2020年9月,在推进中医经典病房建设基础上,该院启动建设赤水河流域中医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分设中医药制剂中心、中医经典病房、民族医药流派传承工作室、国医国药馆、赤水河流域医药馆、民族民间医药馆、中医药体验馆等7个分区。目前,博物馆已打造成“仁怀市中医药文化宣讲基地”“仁怀市中小学生研学旅实践基地”,累计接待游客和学生1500人次,有效提升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全市居民中医文化素养。
构建院内中医药文化自信。以支部为单位,创新组织开展中医药特色文化活动,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和发展,将其作为院内党建特色品牌打造,定期组织开展,帮助全员医护人员走进中药、识别中药、运用中药。组织开展登山采药、中草药手工创意贴画制作等活动,加深职工对中草药形态、作用等方面知识的了解,激发广大职工学习中医、运用中医药的热情,进一步彰显了中医院的中医特色。
引种育苗强人才。该院始终坚持引外援、强内里,探索多样化引才育才方式。在引人方面,以中医经典病房为依托,引进5位民间中医和民族医师,提供纯正的中医药服务;利用遵义市引才绿色通道,引进主任医师1名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在育人方面,加强中医人才培养培训,依托“黔医人才计划”,外派13人前往省外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同时依托中医经典病房聘请的民中民医,内选青年骨干人才跟师学习,全面提升该院中医诊疗服务能力。
建章立制,培补中医药中气
全面贯彻落实中医药法,在临床工作中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中医药法,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分级诊疗建设,调整和扩大中医药服务范围,积极探索中医药特点的医政管理和医保支付方式。
持续改善医疗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诊疗质量,提升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积极探索中医诊疗模式的创新,加强中医综合治疗,探索多专业多学科的诊疗模式,提升人民群众对中医诊疗的依从性。
按年度修定并落实中药特色指标,开展基本药物使用指标考核,完善中医处方医嘱点评制度与实施细则,落实国家基本药物与抗菌药物各项指标考核制度。同时,成立院内中医适宜技术专家组,针对中医适宜技术开展进行把关审核,确保中医适宜技术疗效和推广能得到双重保障。
强化保障,增强中医药底气
强化中药安全保障。高标准遴选供应商,严格采购流程及验收流程;按规定开展中药饮片储存与养护,规范中药饮片调剂。制定了中药饮片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中药饮片调剂操作严格按照审方、调配、复核、发药等步骤进行,调剂复核率达100%。每月对门急诊中药饮片处方与病区医嘱进行点评考核,定期开展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与教育,促进合理用药。严格执行中药安全性监测,把控中药煎药服务。
强化中医宣传引导。成立了中医文化宣讲队,全方位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持续深入实施“长寿健康、中医护航”“五进活动”(即进村庄、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据统计,累计开展活动66场,服务人数21090人次,其中长寿健康中医护航诊疗活动22场次,岐黄科普46场次。通过不断努力,增强群众对中医药的兴趣,强化群众对中医药的认识。
如今,仁怀市社会公众信中医、看中医、用中药氛围日益浓厚。2021年,全院共接诊门、急诊患者391135人次,同比增长24.52%,群众对中医药的获得感、认同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