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午饭前,杨昌玉背着挎包,顶着烈日走进自家的菜园地,不一会儿,便采摘了不少蔬菜回家做饭。
辣椒、小瓜、莲花白……小小的菜园地里种着各种时令蔬菜,井然有序、生机勃勃。
“这块菜园地是我们搬过来时,政府分给我们的。”杨昌玉说,2017年底,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一家人搬到晴隆县三宝街道阿妹戚托小镇,不仅住上了新房子,还分到了一块菜园地。
同样搬迁到小镇的杨兴芬也有一块菜园地。只要一有空,杨兴芬就会到菜园地里“折腾”一番,“虽然地不大,但就在家门口,我们种植、采摘都方便。”
晴隆县三宝街道的搬迁群众大多与土地打了几十年的交道,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晴隆县委、县政府协调晴隆泌泽苗木有限公司,将该公司500亩经果林土地资源按照户均0.2亩的大小免费分发给有需要的搬迁群众耕作。
阿妹戚托小镇300余户搬迁群众可以离乡不离土、吃菜不用愁的同时,也可以保留对农耕生活的念想,减少了适应新生活的障碍。
同样,在望谟县平洞街道亚鲁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块块被分割整齐的“微菜园”里,群众忙着种菜、翻土,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我们每家每户都有一块地,种点小白菜或者葱蒜,可以解决平时生活的一些需求。”对于在城里生活还能拥有一块菜地,梁小二感到很满意。
2018年5月,梁小二一家搬迁到亚鲁社区,成了新市民。“在城里面各方面都很好,但是连根葱也要花钱买,我们很心疼钱。”虽然住进了新房,但梁小二同其他新市民一样,种地务农的习惯难舍。
为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亚鲁社区为搬迁户打造建设家门口的“微耕园”,让每一户搬迁群众都能有地种、有菜摘,实现住上新房子,还能种上菜园子的生活。目前该社区已经把闲置土地划分为663块“微耕园”,平均每家每户都得到一块。
据了解,黔西南州共有易地扶贫搬迁群众33.85万人。为让乡亲们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逐步能致富,该州从政策设计层面落下“先手棋”,在搬迁的同时,为群众谋划好未来的生计与生活,扎实抓好“五个体系”建设,制定出台并不断优化新市民计划“1+13”政策体系,将各种后续扶持政策落实到细微处,让新市民既继续享有老家农村“三块地”的收益,又享受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各项保障,把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写在群众心坎上。
方寸“微耕园”,群众“暖心田”。为了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归属感、幸福感,有条件的新市民居住区充分利用安置点周边闲置土地,为搬迁群众规划菜园子,创新打造“微耕园”农耕场所,探索“微耕园”惠民模式,让搬迁群众离乡不离土,在家门口就有地种,不但解决搬迁群众“菜篮子”问题,也打消了群众“无地可种,无菜可栽”的顾虑和担忧,让难舍故土的搬迁群众可以寄托乡愁。(记者 李允凤 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