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贵阳,分外凉爽。行走在云岩的街巷间,背街小巷颜值刷新、老旧小区修葺一新、农贸市场华丽转身……伴随着城市硬件基础设施逐步升级提质,如今的云岩处处散发着城市文明新气象。
“基础设施是一座城市的‘筋骨’,关乎群众生活、关系城市颜值,是城市‘里子’的关键,也是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准。”云岩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云岩区以“一圈两场三改”为抓手,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建设,强健城市“肌体”,推动城市硬件升级、文明气质焕新。
背街小巷颜值刷新
向阳路是云岩区大营路街道杨柳湾社区的一条背街小巷。
在经过1个月的重新设计、施工后,这条近3000平方米的老街全新亮相,让周边居民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舒适。
“现在走在路上再也不用跨泥潭、踩脏水,早晚出来遛弯看见路面干净畅通、环境清爽整洁、车辆规范停放,心情都很舒畅。”住在向阳小区3栋的范筑林对于家门口的变化十分满意。
在市西河街道琼花巷,映入眼帘的是“白改黑”的沥青路面,道路两旁的商户都挂上了统一格式的门头,显得格外整齐。
“以前这里晴天灰尘大、雨天积水多,还经常堵车,真是让人糟心。”“现在街道整洁了,道路畅通了,特别是家门口的口袋公园,给我们提供了纳凉、休闲的场所,很方便。”谈到琼花巷的改造成效,居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背街小巷,是市民回家的“最后一公里”,关乎社区治理大民生。小巷虽小,却体现着民生关怀、城市温度和文明之美,也映射着一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作为“一圈两场三改”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年,云岩区将完成110条背街小巷的改造任务。其中要完成改造5万平方米车行道、3万平方米人行道,墙面粉刷5.5万平方米,雨污分流改造2.2万平方米,以及管线迁改、围墙改造、绿化整治、路灯及消防设施等改造的目标任务。
“背街小巷是一座城市的毛细血管。”云岩区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以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为契机,以工程性改造提升基础设施为切入点,按照“一街一策”的改造原则,全力实施背街小巷升级改造工作,着力打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城市环境。
“糟心路”变“舒心路”。伴随着一条条背街小巷的改造,城市文明的“颜值”和“内涵”逐步提升。
老旧小区气质提升
位于威清门街道的吉庆巷13号院落属于老旧小区,房屋大多是80年代的楼房,院落中央原本是一个大花坛,花坛下有一个三级化粪池,已有近30多年的历史。多年来,化粪池无人清掏,花坛也无人打理,脏乱、潮湿的院落环境让居民们避之不及。
今年6月,纳入“一圈两场三改”改造项目的吉庆巷13号院落完工。
塌陷的花坛拆除了,化粪池清掏干净,地面平整,院落内增设了长廊、长椅、太阳能路灯以及乒乓球台等各种健身器材……
如今,改造后的吉庆巷13号院落变成了口袋公园,满足了居民日常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夜间照明、非机动车集中充电、楼群院落消防风险处置等需要,已经成为居民群众家门口的“健身房”“会客厅”。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更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
外立面翻新改造、管网改造、停车位有序规划、入户楼栋单元门改造、增加绿化、安装文化健身设施……在云岩,一个个崭新的老旧小区正逐步换上新装。
“这次改造,政府完全以居民满不满意、同不同意为标准,小区环境变好了、设施齐全了、停车不难了!这是实打实的民心工程!”家住大营路街道万江小区1栋的居民王先生见证了小区的变化,由衷发出感叹。
民生工程得民心。今年以来,云岩区以“改善人居环境 夯实文明基础”为着力点,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个,全力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农贸市场品质升级
近日,笔者乘扶梯上2楼来到改造提升后的民生路集贸市场,颇具古典特色的“民生路惠民菜场”招牌映入眼帘。放眼望去,市场内灯光明亮,区域划分明确,菜品新鲜多样,货物摆放整齐有序。
“过去,这里卫生条件较差,在通道随意摆放货物、乱丢垃圾等现象严重,如今改造后光线亮了,过道宽了,菜品种类也多了。”家住贵山苑的张阿姨对改造过后的农贸市场很是满意。
“逛农贸市场就如同逛超市一样舒心”成了市民们最直接的感受。
农贸市场,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油瓶子”和“粮袋子”,也是体现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
“我们始终把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与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紧密结合,按照‘一场一策’的方式对农贸市场进行量身改造。按照‘干净整洁、规范有序、要素齐全、氛围浓厚’的标准,确保市场环境整洁、经营秩序规范,让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逛得舒心,”云岩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云岩区将改扩建农贸市场17个。
小菜场,承载大民生,彰显“大文明”。
“建得好更要管得好。我们也将组织区文明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开展集中整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卫生,着力解决市场周边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重点难点问题。”云岩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陈静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