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2年贵州省第一届运动会举办以来,贵州体育盛会走过了整整70年,四年一度的省运时光记录着矫健奔跑的身姿、奋发有为的面貌、追求跨越的精神。
2022年,当贵州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来到六盘水市,这方清凉之地,迅速掀起一波全民健身的热潮。
跨时空对望,历史与今天的交融,镌刻下一个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强省的奋斗进程。
清凉六盘水,火热十一运。以贵州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为平台,一幅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美好图景正迎面铺开。
动:群众体育“活力足”
“省运会是贵州省最大的体育赛事,这次出战,目标就是朝着夺奖去的!”作为群众项目空手道六盘水代表队中的一员,谭杰信心满满。
“这里有蹦蹦云、飞天城堡、双子攀爬塔,我和小伙伴们非常喜欢。”一方“家门口”的青少年健体运动中心,让10岁的钱菁靖爱上运动。
“每天我都会到广场上晨练、跳广场舞,精气神十足,身体倍儿棒!”谈及老年生活,钟山区居民贾兰敏满心欢喜。
…………
当普通群众成为省运会赛场的主角,当健身设施融入广场和公园,当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渐为现实,当马拉松、攀岩、滑翔伞走进日常生活,随着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实施,六盘水,这座健康与幸福交织的城市正青春。
近年来,六盘水市大力推进和引导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成功举办六盘水新年登高健身大会活动、中国凉都·六盘水第十六届桥牌邀请赛、“翱翔贵州”第八届牂牁江滑翔伞公开赛等赛事,广泛开展健身跑、马拉松、山地自行车等群众健身活动项目,形成了“月月有活动、季季有比赛、年年有赛事”的良好氛围,为建设幸福六盘水注入了澎湃动能。
接地气,聚人气,出成绩。目前,六盘水市建成7个生态体育公园和2个高山滑雪场;完成“乡体工程”87个、“村体工程”1132个,实现“农体工程”全覆盖;实现7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
比:竞技体育“奋力勇”
“别让身高限制了梦想!”
这是飘扬在凉都体育中心篮球场馆内的一纸横幅,虽然标语无言,却展现了体育健将们“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信仰。
随着竞技体育组在六盘水市火热开赛,凉都体育中心各大场馆内,一场场激烈精彩的赛事接连上演,拼搏的硝烟尚未散去,远处,依稀可见挥洒下的汗水。
聚焦赛场,追梦足音铿锵悦耳。从激烈角逐的羽毛球到扣人心弦的射箭,从8岁的“体操小将”到18岁“羽毛球女孩”,广大体育健儿用拼搏传递力量,以奋斗追逐梦想,每一次挥拳,每一步跳跃,每一声呐喊,都传达了勇敢拼搏、克服困难、超越自我、完成梦想的精神之美。
放眼凉都,竞技体育实力提升。建立2个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4个省级高原人才开发计划项目训练基地、4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7所省级校园足球活动布局学校、10个市级高原人才开发计划项目训练基地;成立23所市级体育运动示范幼儿园、50所市级青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10所田径耐力项目高原人才基地学校,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
比赛的号角,鸣响了拼搏的征程。“山高为峰,壮心在,大路如歌,薪火传,青春奋斗,更出彩,风生水起,越向前……”伴着贵州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主题歌曲《山河正青春》的激昂旋律,六盘水市在竞技体育发展的赛道上高歌奋进。
行:体育产业“魄力强”
2.11平方米,这是六盘水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5316块,这是六盘水市建成的体育活动场地。
“15分钟健身圈”,这是六盘水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新棋局:向“体育+”拓展纵深。
一直以来,六盘水市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一座健康之城正在乌蒙大地强势崛起。
回首,凉都体育产业的成绩怎么样?一个“亮”字足以表达。
业态“亮”。建成水城县野玉海耐力性亚高原训练基地,建设牂牁江飞行小镇和神雕峡攀岩小镇,乌蒙大草原七彩蜗牛、营盘乡康养呼吸小镇等一批汽车营地陆续建成,相继建成梅花山国际滑雪场和乌蒙滑雪场。
品牌“亮”。凉都·夏季马拉松赛被评为贵州省2017年十佳体育赛事、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2019年国际田联铜标赛事和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持续举办冬季滑雪系列活动,“南国冰雪城·贵州六盘水”品牌成功打造。
展望,凉都体育产业的未来在哪?一张宏伟蓝图中的两个时间点,给出了答案。
——2025年,每个县级打造1至2个群众体育活动品牌,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人数达90%以上。
——“十四五”末,力争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年均8至9亿元,体育及主要相关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勠力同心,奋楫笃行。未来,六盘水市将继续以“动”的活力,“比”的奋力,“行”的魄力,构建体育发展新格局,实现体育发展新突破,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扬帆远航。(记者 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