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贵州省发展绿色交通描绘锦绣“黔程” 一“绿”风景

2022-08-13 10:18:40  来源: 贵州日报

  初秋,晴空万里,一条条绿色公路宛若游龙,在青山间逶迤前行。

  乌江流域沿线的绿色码头,江水清澈,一艘艘游船、货船满载乘客、货物在江面行驶,荡起阵阵涟漪。

  近年来,贵州持续强化长江、珠江“两江”上游生态环保责任,推动交通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提升绿色交通治理能力,交通运输方式更加环保,百姓出行方式更加低碳。

  生态优先,绿色船舶畅游江河

  “船舶垃圾投放1.5公斤。”8月8日,黔南白货095货船停靠在播州区新三沙码头,船员将船上的生活垃圾带到岸边分类投放,通过“船E行”信息系统,上传船舶污染物的接收信息。遵义市、区级交通监管部门可通过信息系统实时对辖区内所有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信息进行检查。

  “新三沙码头除配备有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油污水收集设施外,还建设了钢架棚、三级沉淀池等多种污染防治设施,防止煤炭运输、装卸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遵义市播州区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文星说。

  近年来,为落实港口码头水污染防治措施,播州区通过申请省、市专项补助和区级匹配,累计投入资金116.7万元,新三沙码头经营单位贵州济通海物流有限公司投入837.2万元用于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保证水生态环境安全。

  为深入开展船舶港口污染防治,2018年以来,我省相继出台11份文件,加强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和处置的闭环管理,实现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所有港口码头全覆盖。

  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全省共完成生活污水不达标船舶改造302艘,2021年共完成改造33艘,完成率达100%。2021年全省共开展28次船舶污染防治督察核查,检查船舶5647艘次,对10艘600总吨以上干散货船和1艘集装箱船完成受电设施改造。

  低碳出行,绿色“续航能力”提升

  “现在大多数高速公路服务区都配备了新能源充电桩,很方便。”日前,新能源车车主彭永刚回安顺的途中,在位于贵阳绕城高速上的龙洞堡服务区为爱车充满了电。

  “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不足,以前我们不太敢开上高速。现在高速公路上有了充电桩,就算开长途也不怕了。”彭永刚说。

  谈到过去新能源车充电难的问题,遵义新能源车车主莫晓涛感触颇深,虽然知道新能源车对环境友好,但续航能力不足的“硬伤”,让他犹豫再三。“这两年,我常跑路线的服务区内几乎都配有充电桩,最多只需40分钟就能充满电。”

  自2018年我省开展贵州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以来,目前全省半数以上高速公路服务区已配备充电桩。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开通运营服务区159对,已完成90对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合计572个桩、895把枪,已设置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服务区占比56.6%。

  为加快“十四五”时期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基础建设工作,全面促进电动汽车出行充电保障能力,满足广大司乘人员对绿色出行的需求,“十四五”期间,我省累计要建成117对服务区充电桩(不含当年新开通服务区),确保2025年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覆盖率达百分之百。

  循环利用,通衢大道绿色先行

  8月9日,天气晴朗,驾车行驶在盘兴公路上,路面平坦,满目皆绿。

  “挖隧道时未对山体开挖,最大程度保护了周边的生态。”途经盘兴高速上坡地隧道时,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胡涛向记者介绍。

  2014年7月,贵州第二条绿色示范公路——盘兴高速正式启动建设,项目负责人胡涛与团队将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贯穿了整条公路的建设全过程。

  过去,公路隧道的建设都是对山体“开肠破肚”,对周边植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破坏性。现在,通过“微创”施工,周边山体实现“零开挖”,在减少对自然创伤的同时,采用轨道运输、缆索运输、塔吊出渣等方式和措施,达到对周边环境的最小破坏。

  在上坡地隧道口,可以明显看到山体未遭到破坏,满山绿意盎然。同时,距离较短的上坡地隧道可完全利用自然光线实现照明,无需安装其余照明设施,因此该隧道成为盘兴高速上唯一一条“零碳隧道”。

  作为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公路秉持“最少的资源占用、最小的能源耗用、最低的环境影响”的理念,以节能降碳、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循环利用为主要领域,最终实现公路行业与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据了解,自2022年起,我省所有新开工的高速公路都将按照绿色公路要求开展建设,持续打造高颜值、高品质的高速公路。(记者 申云帆)

[责任编辑: 王雪松 黄勇]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1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