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新时代的贵州人|石慧芬:愿每个“折翼天使”都被世界温柔以待

2022-08-17 10:39:17  来源: 贵州日报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抓住他们最感兴趣的加以引导就能得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日前,务川特殊教育学校特教老师石慧芬带着记者来到她的办公桌前。与其他学校不一样,老师的办公室就在教室后排,她说:“除了方便上课,更重要的是可以随时照看孩子。”

  2000年6月,石慧芬毕业于安顺师范学校,被分配到遵义市务川自治县,成为一名特教老师。

  2006年,务川特殊教育学校正式成立,石慧芬成为学校第一批教师。从最开始的特教班到特殊教育学校,在特教岗位上奉献了22年的石慧芬有幸见证了务川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也为孩子们获得越来越好的教育教学条件感到高兴。

  从教22年,石慧芬一直在思考,如何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让“折翼天使”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看似简单的目标,孩子们要用数年来学习,从一年级进校开始,每一个孩子都要努力尝试学习和生活中所需的各项技能。

  为了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石慧芬会经常让他们多做简单的事情,比如装扮教室、打扫卫生等。让他们对生活中的小细节、小常识牢记于心,进入社会后才更加适应。石慧芬介绍,和特教的孩子们沟通时,她特别注意肢体动作和表情控制,有时候会刻意放大口型、手势等,让孩子们更易理解其中含义。

  石慧芬的教学方式得到同事、学生家长的认可。“石老师对工作兢兢业业,专研教学;在工作上能做到帮、带、教;并且非常熟悉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家庭情况,有爱心,有耐心,能做到因材施教。”务川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余江霞说。

  “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享受教育的权利,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更需要老师、家长及社会的关爱。”石慧芬介绍,她发现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更想读书,学习对他们而言,不单是知识和生活技能的获取,更多的是与这个社会沟通的桥梁。

  务川特殊教育学校采取九年一贯制教学模式,大大减少了师生间的流动性,使这群特殊孩子的成长更具连贯性。石慧芬介绍,为了让残疾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大环境,学校将校园打造成一个模拟的微型社会。

  学校在教学楼二楼建了模拟超市、模拟银行、模拟医院等。日常教学中,老师带领孩子们在这些教室里进行演示,模拟真实情景,然后再带他们走出校园,进行实践。孩子们最喜欢的要数模拟超市,老师会根据学生在校表现,奖励学生一定的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额后,便能在星期五兑换自己喜欢的零食、玩具等物品。

  除了在学校教导以外,石慧芬和同事们还经常组织“送教上门”服务。在学生小唐家里,除了辅导功课、教授知识外,石慧芬还会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为小唐做肢体康复治疗。

  这类特殊的教学治疗模式是石慧芬近年来研究推广的“医教融合”理念,主要是研究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程的教学改革,石慧芬坚持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将“医教融合”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除了引导孩子们学习怎么融入社会,多年来,石慧芬一直积极倡导社会大众包容接纳这些特殊的“小天使”。2018年,石慧芬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履职期间,她提出了“进一步关心特殊群体学生就业问题、推广听障人员教师资格认定、将自闭症的康复经费纳入医保、加大手语翻译人才培养力度”等建议。

  她的建议得到了务川自治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采纳,在政府与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努力下,“无声饮品”与“暖冬书吧”两家特殊商店在务川相继开业。这两个平台为多名残疾学生提供了就业渠道,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孩子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愿他们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石慧芬说。(记者 李政林)

[责任编辑: 吴雨]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2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