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贵州大山里藏着个“鱼米之乡”

2022-08-18 18:50:09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贵阳8月18日电(卢志佳)贵州的大山藏着个“鱼米之乡”。用新法种稻,用古法养鱼,贵州省台江县的苗族同胞们将两种看似不相干的生产方式巧妙融合在一起,在一块土地上创造了双倍的效益。

  8月17日,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的优质稻基地。新华网 卢志佳 摄

  水稻种植是台江县的传统农业产业,但随着消费不断升级,人们对于稻米需求的高端化和多样化,对稻米生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水稻产业提质增效,近年来,台江县在中国农科院、贵州省农科院等单位的支持下,进行优质稻整县推广。

  8月17日,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的苗族同胞展示捕捉到的“稻花鱼”。新华网 卢志佳 摄

  “以前我们这里的水稻品种有上百种之多,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不利于商品化。”台江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熊仁友介绍,目前台江县确定了6至8个优质稻品种,重点主推华浙优210、宜香2115、中浙优8号三个品种。

  8月17日,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的苗族同胞在捕捉“稻花鱼”。新华网 卢志佳 摄

  2022年,台江县优质稻种植面积达8.9万亩。为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台江县还建立了优质稻高产示范基地7800亩,整个生产过程严格按照国家A级绿色食品的标准进行生产。据熊仁友介绍,这个标准生产的稻米,市场价格可以卖到15元一斤。

  在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的优质稻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几十亩稻田间安插了数个太阳能视频监控装置,在绿色的稻田里格外显眼。原来,当地为了加大优质米品牌打造,还建设了数字化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通过全天候、可回放的视频记录,可以实现对优质稻种植全过程的质量追溯,这套系统也为我们后期‘二品一标’认证提供技术保障。”熊仁友说。

  8月17日,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的苗族同胞在捕捉“稻花鱼”。新华网 卢志佳 摄

  通过新法种稻,水稻的产值上来了,那怎么让稻田的综合效益再上一个台阶呢?台江又想到了古法养鱼。台江县的苗族同胞自古就有稻田养鱼的农俗,当地苗族群众认为,稻田养鱼对水稻和鱼都有好处,稻田里的水生生物、稻花能为鱼儿提供有营养的食物,鱼儿则能为稻田生产肥料。

  台江县以台盘乡、排羊乡、南宫乡和台拱镇为重点,辐射带动其他5个乡镇街道,以稻为主,种养结合,大力推广“稻+鱼”“稻+虾”“鱼+鸭”等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科学利用土地空间、发展生态立体经济。2022年累计发放鱼种150万斤、鱼苗1.2亿尾,全县8.9万亩优质稻田几乎“能养尽养”。

  8月17日,台江县排羊乡富强村的苗族同胞在捕捉“稻花鱼”。新华网 卢志佳 摄

  稻抽穗,鱼儿肥。在排羊乡富强村,村支书姚祖恩正带着村民们捕捉“稻花鱼”,金灿灿的稻田鲤鱼,白花花的稻田鲫鱼,据说都“身价不菲”。“稻田鲤鱼能卖30元一斤,而稻田鲫鱼能卖到35元一斤。”

  姚祖恩介绍,在4月份刚插完秧的时候,他们将2两左右鱼苗投放到稻田,到8、9月份,鲤鱼就能长到1斤多,鲫鱼能长到8两左右。“我们村里合作社的150亩稻田,总共投放了3000斤鱼苗,预计可以收到1万斤,这样算下来,每亩可以增产2000元左右。”姚祖恩说。

  台江县当地群众捕捉的“稻花鱼”。新华网 卢志佳 摄

  据台江县农业农村局挂职副局长张显波介绍,下一步,台江县计划利用县内池塘和冬闲田,开展稻鱼苗繁育,弥补稻鱼苗种缺口,提高农户购苗便利性,提升稻鱼综合种养产值。“我们还要提纯复壮本地稻田鱼品种,选育特征明显、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台江稻田鱼品种,为台江稻田鱼品牌打造和产地认证奠定基础。”张显波说。

[责任编辑: 吴雨 王雪松]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24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