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闲不住的“老徐”

2022-08-25 17:59:44  来源: 新华网

  见到“老徐”的时候,他正在认真初分预检烟叶。

   “老徐”名叫徐天怀,是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阿戛镇盐井村村民,今年60岁的他有多重身份,退役军人、“老烟农”、育苗管理员、青饲料“供应商”等,一年四季,老徐总有忙不完的事,但他不觉得累,反而乐在其中,他说:“有事做心里才不慌。”

徐天怀正在更换诱捕器诱芯。

  再择业,种烟成最好选择

  1986年,当了5年兵的老徐回到老家,回乡后的老徐不断思考,如何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

  “我看到周围好多人都在种烟,我也开始种烟,比种包谷、洋芋收入高、划算。没想到,这一种就是三十几年。”说起种烟经历,老徐娓娓道来:“早些年种烟确实苦,不像现在有合作社专业化服务,有那么多先进设备,以前就是全靠人力。”

  不怕苦不怕累是老徐的基本特点。他善于学习总结,努力钻研技术,如今已成为种烟的“行家里手”。育苗、田管、采收、烘烤等各环节管理、标准、技术都成了印在他脑子里的本能,种植面积也从最开始的几亩地,到如今常年稳定在18亩。

  “虽然今年气候很特殊,但我家的18亩烤烟都长得好,这一房烘烤出来的烟叶质量就相当不错。”老徐指着烤房里还未下炕的烟叶说着:“不夸张的说,我种烟的经验是十分丰富的,再加上辅导员的指导,我的收入就更有保障。单独烤烟这块,今年预计收入7万元以上。”

  再当“排头兵”,带头勤“致富”

  老徐始终牢记自己的“军人”身份和退伍不褪色的“使命”,经过多年努力,老徐组建了一支专业化队伍,在烤烟育苗、科技项目服务等方面带动务工增收。

  “我已经当了12年的苗管员了,2011年组建了育苗队伍,每年年初开始,我带领育苗队伍参与合作社烤烟育苗,让大家有事做挣点钱。今年育苗人均收入3千多元,其中有两个队员收入超过了1万元。”徐天怀自豪地说:“我育的烟苗质量都挺高,烟农对我十分信任。”

育苗队员在给烟苗剪叶。

  除了育苗,这支专业化队伍还给水城区盐井烟叶工作站安装诱捕器、太阳能杀虫灯,制作和管理蚜茧蜂田间小棚等,通过为烤烟生产科技项目提供人工服务增收。“一整年下来,这支队伍又能增添4万多元的额外收入。”老徐说。

  对蚜茧蜂、诱捕器、太阳能灯、蠋蝽这些绿色防控技术老徐他们都很熟悉了,以虫治虫、物理杀虫的绿色防控技术在烤烟生产的应用对老徐他们不再是新玩意。

  “平常我们宣传绿色防控技术、绿色防控理念,带动其他人用起来。”专业队队员王龙义补充到。

  瞅准机遇,摇身一变“供应商”

  2019年,老徐看准水城区齐心村生物防治中心蠋蝽繁育需要大量繁育黏虫这一“商机”,摇身一变,成了给黏虫提供玉米青贮饲料的“供应商”。

  刚开始老徐自己承包了一片地,每年种植三到四季玉米。2022年,受气候影响,老徐的青饲料长势缓慢,水城区烟草局(分公司)和米箩合力烤烟综合农民专业合作社表示愿意无偿提供大棚场地给老徐试种青饲料。

在大棚内种植的饲料用玉米。

  “今年利用齐心育苗大棚闲置期种植青饲料,生产周期短、效率高,原来一个周期下来要60天,现在只需要45天左右。”说起青饲料种植,老徐滔滔不绝:“大棚种植密度比外面更大,产量更高,外面种四季大棚里预计三季就够了。我每年供应生物防治中心4.5吨青饲料,收入大概14万元。”

  老徐告诉笔者:“我已经报名考驾照,考过了就买辆小轿车来开,如今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只要还做得动,我就要继续忙下去。”(易凯 钟以琴)

[责任编辑: 吴雨 王雪松]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4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