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稻浪滚滚。走进西秀区刘官乡大黑村,放眼望去,满眼尽是“喜看稻菽千重浪”的醉人景象,稻田里散发着稻谷的阵阵清香,绿油油的水稻长出了健壮的稻穗儿,沉甸甸地压弯了稻秆。
“这些水稻长势还不错,只不过连日来持续高温,田间水分蒸发量大、失水快,我们早晚要勤灌溉,保持田间水分……”一群老年农业专家们正在田头给村支书杨秀珍指导生产。
“自2015年市老科协与大黑村签订科技帮扶协议以来,蒋姨就经常带着老专家们来到这块黑土地调研培训指导,大黑村产业丰富了,基础设施完善了,乡村呈现更好的风貌。”西秀区刘官乡大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杨秀珍介绍道,为推动脱贫攻坚及助力乡村振兴,8年来市老科协协调资金190余万用于大黑村的产业发展和旅游建设。8年来,大黑村引入优质水稻近40种,其中有市农科院培育的“夜郎红841”,省农科院培育的“莽稻”系列,引入茶叶品种两种,引入优质果蔬十余种,大黑村产业发展呈现多样化和特色化。
杨秀珍口中的“蒋姨”是退休老干部蒋贵娥。2016年4月退休后,满怀激情和干劲的蒋贵娥没有选择安逸的退休生活,而是一心扑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和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老年人体育事业中,亲力亲为服务青少年、服务农村发展、服务老年体育事业。“我们一帮老同志退休后的共同心愿是不忘初心,继续发挥余热。身体力行地继续在基层、在乡村、在各个需要的地方发挥作用,我们就是一群阳光老人。”蒋贵娥说。
来到大黑村的山核桃种植基地,已是80岁高龄,仍长期坚持参加老科技工作者志愿服务团的农业专家李国瑞正耐心地给村民指导如何管护树苗。“老专家们来了,不只带来了新品种,也让我们有了新收入。育苗时每个月有3000元工资,现在打零工每天也会有80到100元不等的收入。”村民李友婵高兴地说。
蒋贵娥、李国瑞正是我市“瀑乡红老”展现“发展有老”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政治立场坚定、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深厚等独特优势,不断激发离退休干部热情,深入实施“政治引老、优质敬老、发展有老、文娱育老、强能为老”五大行动,创新打造“瀑乡红老”品牌,推动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服务老干部工作水平、老同志作用发挥、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等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
“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条战线上,都活跃着离退休老干部的身影,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投身到安顺高质量发展征程中,成为一道美丽的“银色风景线”。
在西秀区旧州镇老年大学里,志愿者老师正在给诗歌班老人们讲解传统的诗词歌赋。据了解,为进一步传承旧州镇深厚的屯堡文化,旧州镇老年大学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和新时代社会发展特点,开设了花灯班、诗歌班、民乐班、军乐班、健身班5个特色班,利用民俗赶集、周末节假为契机,以地戏、花灯、诗歌、民乐等为文化传承主要内容,传承弘扬古镇文化风韵,巩固文化自信,也展现了老年人风采,做到了“文娱育老”。
“乡村振兴气象新,百业兴旺感党恩。党员干部往前领,广大群众要跟紧……”在旧州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的健康小戏台,一支由退休老干部组成的花灯队正在用旧州花灯的形式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传统民乐的清扬和屯堡山歌的婉转,引得过往群众驻足观赏、鼓掌点赞。
“花灯是旧州镇百年传统文化活动。通过花灯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作一批接地气的作品,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做群众感受得到的事,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提高居民文化素质。”据旧州镇老年大学副校长、“瀑乡红老”志愿服务站站长石永达介绍,近年来,旧州镇结合实际,建立旧州镇老年大学,创新打造新时代“瀑乡红老”文明实践站特色品牌,为镇辖区老年人搭建了展现风采、发挥余热的平台,通过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以风化俗等方式,充分展现“瀑乡红老”时代风采。
在“瀑乡红老”品牌建设中,我市还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践行“政治引老”,利用“瀑乡红老”活动中心,持续强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开展离退休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让离退休老干部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
同时,在实施“文娱育老”“发展有老”“政治引老”外,我市积极推进“优质敬老”,推动建成集老干部政治学习、活动开展、文化娱乐等为一体的“瀑乡红老”活动中心(站、室)7个,全面保障老同志作用发挥有阵地有平台;强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依托老干部工作网、微信公众号、“数字黔老”平台的“一网一微一平台”,大力宣传一批典型事迹、总结一批成功经验,充分肯定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显著成绩,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调动广大老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能为地方经济建设继续贡献力量,也能使老同志在社会发展中收获参与感和获得感。”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高开鹏说,近年来,市委老干部局深入实施“政治引老、优质敬老、发展有老、文娱育老、强能为老”五大行动,创新打造“瀑乡红老”品牌,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让广大离退休干部在政治上有荣誉感、组织上有归属感、生活上有幸福感。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安顺有13000余名老同志踏上新征程,不忘初心、永葆本色,奋战在乡村振兴、基层宣传、和谐社区建设一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凝聚力量发挥余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默默添砖加瓦,为推动安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