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县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罗应和
把老百姓的事办实办好
9月9日0时起,惠水县解除全县临时静态管理,明田街道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罗应和没有停下步伐,主动将生活物资送到行动不便或独居老人家中。
“这段时间,每天都要为群众送去几百份生活物资。”罗应和说,临时静态管理解除后,自己依然坚持为部分群众送去物资,仅当天上午就送了98份。
自9月1日晚接到“是否有花溪旅居史人员”等排查工作安排后,为有效应对突发疫情,惠水县各级各部门立即投入紧张工作,第一时间发布抗疫“动员令”。罗应和接到了社区居民全员核酸的通知,新民社区共有搬迁群众1410户5935人。
罗应和与同事们快速反应,闻令而动,进社区,进网格,组织群众参加核酸检测、维护现场秩序、组织开展重点排查管控、发放防疫和生活保障物资……
即使工作繁忙,可罗应和从没懈怠过,话语铿锵、做事干净利落是3年军旅生涯给他留下的鲜明印记。
今年44岁的罗应和,1997年参军入伍,参加过1998年抗洪抢险,2000年复员。
罗应和辗转广东浙江等地打工创业,2015年,回到老家惠水县摆金镇斗底村。
斗底村位于麻山腹地,是个深度贫困村,基础设施滞后,不通自来水、不通硬化路。
2015年底,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黔中大地拉开大幕。
当驻村工作队上门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时,身为共产党员、退役军人的罗应和,敏锐意识到这是好政策、好机遇,二话不说立马同意搬迁。同时,还主动当起了政策宣传员,走家串户,用通俗的语言给村民们讲政策、聊发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在罗应和的帮助下,他所在的村小组70余名搬迁群众全部签下协议,作为首批搬出大山的移民,在新民社区开启了新的生活。
2016年7月,罗应和一家入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随着安置点各项基础设施陆续兴建,罗应和主动申请当了“义工”。
2016年11月,安置点设立新民社区,成立党支部。由于工作深受认可,在党员大会上,罗应和被推举为党支部书记。
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在罗应和的带领下,社区“两委”积极推进各项后续扶持政策落地。推荐群众到周边企业就业,解决群众就近就医就学;做好搬迁群众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三保”衔接,实现城乡并轨;用活集体经营、社区管理和群众动员“三个联动机制”,提升为民服务效能。
同时,罗应和在移民社区中狠抓产业就业帮扶、配套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整治人居环境、健全保障体系等重点工作。
生活得到了保障,新民社区也因庞大的劳动力吸引了贵州津致雅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贵州伊科达制衣有限公司等公司生产车间的落户。
“工作岗位适合、工资待遇相当,现在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选择了本地就业。”罗应和说。
如今,大家已从贫困村的建档立卡户变成户均就业2人以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8万元的新市民。
“退役军人服役时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退役返乡是促进社会发展夯实基层治理的生力军。在社区工作,不求干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求把老百姓的每件小事办实、办好。”罗应和说。(记者 陈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