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叮咚……”伴随着一阵门铃声,杨女士打开客厅门,看到一双熟悉的眼睛。
“早上好,来给你们发放抗原试剂了,你家四口人对吧?”
“对的,蔡姐你们今天又来啦,辛苦了,要喝口水吗?”杨女士关心道。
这几天,蔡家“三朵金花”在片区里已经传开了。
右边为蔡家“三朵金花”。
每天早上7点左右,三道白色的身影会准时穿梭在香樟苑片区的楼道里,居民们的门铃声就会依次响起,伴随着门铃声传来的还有那几句熟悉的台词。
“早上好,来通知一下你家,今天需要去楼下做核酸。”
“早上好,来给你们发放抗原试剂了。”
“早上好,这是你家的蔬菜包。”
挨家挨户做工作。
3日,从医院返家的蔡显莲发现她所在的云岩区智慧龙城社区正在招募志愿者,没有多加思索,她就报名了。
“身处疫情中心,作为医生说实话没有想太多。职责所在,义无反顾。”这是蔡显莲当时的想法。
值得一提的是,她并不是一个人报名的,蔡显莲家里有3姐妹,姐姐叫蔡显碧,已经60岁了,是一名退休干部,妹妹蔡显菊,今年53岁,是一名会计师,蔡显莲今年59岁,是贵州退休医师医院的一名医生,前段时间蔡显莲90岁高龄的母亲生病了,她的两个姐妹特意从深圳赶来贵阳探望,没想到一来便赶上了疫情。
“二妹是贵州退休医师医院的一名医生,她一直都是个热心的人,以帮助救治别人为己任,这个时候正是民众需要我们的时候,所以我们决定跟她一起加入抗疫队伍,姐妹齐心为贵阳出一份力!”身为退休干部的姐姐说道。
于是蔡家“三朵金花”一起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居民服务。
左边背影是妹妹,右边正面是姐姐。
三姐妹每天六点过都会准时来到社区集合点签到,领取防护服和抗原试剂,等待片长分配任务。她们的主要工作是对各自负责的楼栋挨家挨户通知做核酸、分发和回收抗原试剂、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做抗原检测、维持核酸采集现场秩序、对微信群里居民信息进行维护。偶尔会有机动工作,如晚上帮忙打包分发物资等。
作为一号楼的楼长,蔡显莲每天要负责约150人,有时候速度快,做完自己的工作她都会去其它楼栋帮助姐妹们。“150”这个数字看着好像没多少,但其实她们的工作并没有这么简单。
指导居民做核酸。
“小蔡,这个抗原怎么做啊?”经常会有老年人不会自己做抗原检测,她会耐心地教甚至帮他们做。
“一大早的敲什么敲?”第一天敲门的时候,一个小伙子凶巴巴的开门说道。
刚开始的时候她们来得太早,敲门会遇到不理解的人,不开门,甚至会比较凶,虽然心里会难受,但她们还是晚点再次甚至三次上门。
“你家这个抗原试剂没放对,袋子上需要写上人数。”对于做完抗原检测后不按要求放置试剂的,她们一户一户地进行讲解。
“你们每一户都要间隔5米远,不要在楼下逗留超过15分钟!”每次做核酸的时候,都需要反复的喊话并维持秩序,一户户核对健康码。
“我把你家拉进我们一栋的大群里来,有什么事你们在群里找我。”维护1栋居民的微信群,是她作为楼长的责任。
时间一长,大家都知道了她们三姐妹,姐姐是志愿者里年纪最大的一位,她们的付出和辛苦,邻居们都看在眼里,也给了她们更多理解和关爱,现在经常会有邻居夸赞她们、认可她们、关心她们,还给她们取了个“三朵金花”的别称。
蔡显莲和蔡显碧。
“蔡姐,你家‘三朵金花’真了不起!辛苦啦!”
“渴了吗,我去给你们倒水!”
“蔡姐,今天看到你咳嗽,要不你家‘三朵金花’明天就休息,有我们年轻人顶上就行。”
有几天天气不好,每天都在下毛毛雨,蔡显莲淋了雨,又出了汗,没有及时处理,就感冒了。在志愿者们的关心督促下,第二天她们得到了一天的休息时间,说是休息,但生物钟已经养成,早上6点准时醒来,看到同事们忙碌的身影,她们又想出去帮忙了。
“每次听到大家的关心,瞬间又充满干劲,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她们这样说道。
志愿者工作非常繁琐,但她们从未想过放弃,疫情一天没结束,她们就不会撤退。
在抗疫一线的背后,还有许许多多像她们一样的志愿者,在贵阳临时静态管理期间,无声地奉献,在不同的地方散发微光。
疫情防控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责任,需要所有人同心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