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有所育,十年书写满意答卷
半月谈记者 骆飞
秋千、滑梯、攀爬墙、塑胶操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很难想象这是修建在贵州偏远苗乡的山村幼儿园。2021年9月1日,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丙妹镇大歹蝴蝶幼儿园正式开园。看着孩子们在幼儿园快乐成长,园长董希凤倍感欣慰:“这么偏远的乡村能建起这么好的幼儿园,离不开党的好政策。”
类似大歹村一样的贵州贫困山村,幼教短板不断补齐,生动诠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各地坚持以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提升学前教育普及能力,扩充优质普惠资源,持续破解“入园难”“入园贵”等痛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幼有所育的美好期望。
幼儿园老师组织暑期托管班的孩子做游戏。刘满仓 摄
坚持普惠办园破解入园痛点
一年前,在贵阳务工的王浩把女儿快快接到身边。然而,由于所住区域学前学位资源紧张,作为随迁进城儿童,快快只能就读收费较高的私立幼儿园。
“刚入园那一学期,每个月要花费1700多元,而且离家还远。”王浩说,后来获得附近的普惠幼儿园学位,每月入园花销减少了一半,教学质量也好。
快快目前就读的贵阳南明区花果园常春藤幼儿园负责人杨智介绍,学校2019年正式申请改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每年面向辖区招收100名学龄前儿童。
这些年,随着城镇化迅速推进,大量人员涌入城市,有限的学前教育资源与激增的入园需求矛盾突出。
为加快解决城市“入园难”“入园贵”痛点,贵阳市南明区加快推进转公转普幼儿园补短提升工程。南明区教育局副局长邱勇军介绍,全区通过每年改扩建、非普转普等方式,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区共有普惠性幼儿园106所,公办性质幼儿园38所。
南京市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发源地之一。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孙百军介绍,十年来,政府大力实施增量工程和惠民工程,确保“有园上”“上得起”。通过购买服务、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等,引导270所高价民办园转为普惠性民办园,月保教费平均下降700元左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连续十年实施学前教育专项行动计划。教育部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2021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24.5万所,占幼儿园总量的83%。其中,公办园12.8万所,十年增长149.7%,充分发挥了公办园兜底线、保基本、平抑收费、引领方向的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学前3年毛入园率由2011年的62.3%提高到2021年的88.1%,学前教育实现基本普及。
在山村打造“家门口的幼儿园”
2013年,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贵州省铜仁市全市乡镇以下农村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仅为45%。为此,铜仁市按照“一村一园”的基本原则,仅在2014年至2015年之间就建成山村幼儿园2005所,农村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4.01%,实现全市山村幼儿园建设全覆盖。
办好山村幼儿园,旨在给农村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逐渐补齐过去乡镇以下学前教育服务的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满足了老百姓在家门口的入园愿望。2021年,我国农村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6%,每个乡镇基本都办有1所公办中心园,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联合办园。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十年来,学前教育在我国中西部和农村发展最快,全国新增的幼儿园,80%左右集中在中西部地区,60%左右分布在农村。
努力增师提质,走向“幼有优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系统提升幼有所育保障水平过程中,努力实现从“有园上”向“上好园”迈进,逐步走向“幼有优育”。
江苏宿迁一幼儿园小朋友展示自己制作的鸡蛋网。许昌亮 摄
实现“幼有优育”目标重点在于增师提质,包括不断培养、培训专业幼教人才,提高基层幼教整体师资水平。长期从事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的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贵州省幼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剑辉介绍,优质的幼教师资队伍是实现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基层培养、培训专业、优良的幼教师资队伍是走向“幼有优育”的重要支撑。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总数超过了350万人,比2011年增加200万人,师资短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教师素质明显提高,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2021年专科以上学历的园长和专任教师比例达到了87.8%,比2011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其中,连续实施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2012年至2020年累计培训幼儿园教师超过243万人次。
仅以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担“国培计划——贵州省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为例。自2011年以来,学校累计培训乡村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园长”“保育员”等近5万人次。
未来,教育部将持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动各地逐步通过扩资源、调结构,将大班额降下来,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能力,为更好地提高科学保教水平创造条件。
(刊于《半月谈》202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