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铁建城:5个人的“战疫小分队”

2022-09-20 17:57:41  来源: 中国铁建地产贵州公司

  9月初,贵阳疫情暴发。贵阳铁建城项目工地上,1500多名施工人员被封控在工地生活区。

  作为建设单位,中国铁建地产铁建城项目的5名工程师组成了“战疫小分队”,每日前往施工现场,与后巢乡政府工作人员、医务工作者一起,为施工人员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身着防护服的“队员”们。

  9月3日,贵阳开始实行“三天两检”。当天,铁建城项目上有1500多名施工人员留驻工地生活区。这1500多名工人由3个施工单位和七八个班组构成,大部分都是外地人。

  这么多留驻人员,光是登记核实人员信息,引导他们使用核酸检测的小程序,就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了。

  “或许我们可以尽一份力。”中国铁建地产铁建城项目工程团队立即行动起来。团队中,项目副总经理王思忠、工程总监孙治宇、工程专业经理吴洋、工程技术员封旭斌和勾宗豪居住在距离铁建城项目工地不远的国际城社区。大伙儿一合计,就由这5人组成“战疫小分队”,前往现场,辅助后巢乡政府工作人员完成施工人员的核酸检测和相关工作。

  第一次核酸检测,“战疫小分队”穿上防护服,准点儿到达工地现场。

  有人负责登记信息、有人维持现场秩序、有人教工人们使用小程序、有人现场协调对接……看似简单的工作,因为与工人们初次磨合,加上系统故障,耗费了很多时间。

  从早上8点到下午4点,首次核酸检测工作终于完成。“战疫小分队”每一个人都嗓音嘶哑、精疲力竭。

  “虽然以前的工作也会经常戴着安全帽到工地,与现场施工人员打交道,但工作的内容完全不一样。”孙治宇说,对他而言,志愿服务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非常考验个人的沟通协调能力、组织执行能力,以及团队的战斗力。

他们教工人使用核酸检测小程序。

  有了第一次组织做核酸检测的经验,在后续的检测中,“战役小分队”与施工人员配合得更加默契,通常3小时内就能完成一次核酸检测工作。

  9月16日至18日,按照最新要求,全员需要早晨5点开始做核酸检测。这也意味着,“战疫小分队”必须4点过就起床。其中,王思忠还需要提前出发,接医护人员赶往工地现场。

  他们从家里出发时,夜色浓重,抬起头,只能望见一片星海;检测完毕,归家途中,天已大亮,这座城市早已苏醒。

核酸检测现场,秩序井然。

  “要说安全,在家里不出门肯定是最安全的。但是,工地需要我们,冒着风险也要去。”孙治宇说。

  除了核酸检测工作,“战疫小分队”还需要进入工地生活区,调查了解施工人员是否有物资紧缺情况,以便及时反馈给政府部门,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另外,当有物资配送到工地,他们也会提前赶到,细心地将物资分装,送到工人们手中。

  一天晚上,一名留守南明区建华实验小学的保安向孙治宇反映,他的高血压降压药快要吃完了,周围又买不到药,有点着急。孙治宇意识到,工地生活区内,肯定还有别的施工人员也存在买药难的问题。

  当晚,“战疫小分队”立即着手调查,统计大伙儿需要药品的情况。确实如预料的一样,包括小学保安在内,总共有5名人员亟需购买降压类的药品。

  幸好,国际城的药店仍在营业。第二天一早,“战疫小分队”根据工人们的要求,购买了相应的药品亲自送到了他们手中。

  “战疫小分队”的5名成员都不是贵州本地人。按照往年的惯例,每逢中秋节假期,他们都会回到家乡,或者接家人来贵阳团聚。今年9月10日中秋节,因为疫情,他们都回不了老家。

  孙治宇的家在北京,节日当天,他和往常一样忙完志愿服务工作后,与家人煲了一个小时的电话粥。

  最近这段时间,他的父母天天在电视和手机新闻里搜索关于贵阳疫情的新闻,每次看到无症状感染者数字增加,就很紧张,“提醒我一定要做好防护,一定要戴好N95口罩。”

  2020年疫情爆发时,孙治宇还在北京,那时,他和妻子就很想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达成。所以,当妻子知道孙治宇在贵阳成为了“大白”时,“既有些担忧,又非常支持。”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在继续,“战疫小分队”仍然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凝心聚力,守护着铁建城这片热土,守护着热土上的每一位施工者。

[责任编辑: 刘昌馀]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7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