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浪子”黄刚回村种地过上好日子

2022-09-20 18:29:27  来源: 天眼新闻

  在毕节市金沙县大田彝族苗族布依族乡大田村,连片种植的烤烟长势喜人,成片的烤烟紧密相连,烟株长势良好,差不多一人高,绿中带黄的烟叶随风摇曳,昭示着又一年烤烟收获季节来临。

  烟农们挥汗如雨,忙着采收烟叶。

  “这几个人都是熟手,每年都来帮我摘烟、选烟,一年平均干2个多月,务工收入也有6000元左右。”黄刚咧着嘴笑着说道。

  “我今年种了114亩烟叶,已经交售了2次近1500公斤;全部出售完预计可以卖46万元左右,除去地租、人工等成本,可以净收20万元左右。”已有多年种植经验的烟农黄刚是村里的种烟能手。

  “种烟,让我和乡亲有了致富信心。”黄刚告诉记者,从事种烟5年多来,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产业致富带头人。

  大田乡是毕节市重点优质生态烟区,种烟历史有60多年,优越的生态环境,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孕育出独具特色的烟叶。烟叶产业的发展,为山区村民找到了一条勤劳致富的金路,也成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年仅35岁的黄刚,流转土地百余亩发展烟叶种植,年纯收入将近30万。他带动了村民们种烟的积极性,并让周边乡亲到他的烟田务工增收,使乡亲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成了乡亲们眼中的“小能人”。

  按乡亲们的话说,黄刚前些年可是有些不务正业,早年他怀着对大城市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背起行囊离开家乡,到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开过餐馆、做过生意,娱乐场所、建筑工地、工厂他都干过,但是干什么都不长。

  有一年春节,他突然回家过年,看到父母骤然间增添了许多白发,那一年,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回家乡发展。

  偶然间,黄刚发现种植烟叶回笼资金快,利润也可观,就打算回家规模种植。

  为什么选择回家乡创业?黄刚告诉记者,大田乡有种植烟叶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他的爷爷和父亲就开始从事烤烟种植,效益不错,烟叶也被大家称为“金叶子”,他家对烟叶种植也有深厚的感情。而且这几年,国家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也是创业的大好时机。

  一开始,因为不懂烤烟技术,黄刚吃了不少苦头,于是他开始学习烤烟技术,一点一点总结经验,“只有自己掌握了技术,心里才有把握。”

  说干就干!既然决定了,他就全身心投入到烟田里,刚开始种植十多亩,有什么不懂的,就向父辈们学,从选地、备栽、移栽、施肥、打药、采收再到烘烤。他把父辈们种烟的经验和技术都一样一样学到手。但是,他并不满足于一直复制老一辈的技术和经验,每次乡里和烟草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他都积极参加,努力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政策。每次在烟叶种植方面学习到的新技术、新理念,他都先应用到自己的烟田里。

  近年来,在当地烟草部门的扶持下,黄刚逐步扩大了种植规模。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并没有白费,由于管理好,烟叶品质好,当年黄刚的烟田大丰收。在政府和烟草部门的帮助下,目前,黄刚进一步扩大了烟叶种植面积,已种植烤烟114亩。近两三年,黄刚种植烤烟年纯收入也从最初的几万元到现在的30多万元。

  “因为有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有了烟草部门的好产业,有了乡亲们的支持和帮助,我的产业才能搞起来,所以我有责任带领和帮助乡亲们一起致富。一个人富不算富,乡亲们都富了那才算富。”黄刚说道。

  谈到下一步的发展,黄刚表示,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不断探索学习,摸索新方向、新模式、新技术,让乡亲们的“钱袋子”都鼓起来,日子过得甜起来。(黄杏 江林峰

[责任编辑: 刘昌馀]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7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