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增强“末梢”功能!黔西南“小网格”助力基层治理

2022-09-25 10:20:35  来源: 黔西南公安

  推进城乡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是打通基层治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黔西南公安将网格化社会治理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大力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建设,以“小网格”兜起社会治理大小事,让社会和谐、服务更快捷。

  网格助力,疫情防控有实招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网格化社区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兴义市洒金街道村(社区)常态化推行“网格化”疫情防控,形成全覆盖、无死角的疫情防控工作格局。

  洒金街道下辖1村4社区,综治中心将社区划分为61个网格,配齐配强片区网格员75名、联户长390名,精细化运作疫情防控“网格化”治理机制。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社区网格员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科学有效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戴口罩,不聚集,勤洗手,常通风。家里有中高风险地区回来的,一定要报备。”8月20日,栗坪社区5栋的网格员余小波一大早便到栗坪社区便民信息栏张贴疫情防控提示单,并提醒群众注意防控。

  连日来,街道网格员和联户长积极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宣传值守、返乡人员排查等工作中,对社区出入群众信息必记、体温必测、“三码”必查、口罩必戴、情况必报,形成联防联控合力。

  在社区入口处的疫情防控宣传服务站,“街道办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组成服务队,24小时对出入群众进行测温、扫码、登记。

  基层治理网格化,防疫关口前移、触角延伸、重心下沉,构建起了“群防群控,严防死守”格局,打通了基层防疫的“毛细血管”,把防疫工作下沉到千家万户。

  网格赋能,矛盾调解在基层

  网格工作千头万绪,事项多、任务重,必须调动最广泛的力量,以共治共享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

  黔西南公安依托网格化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联合社群力量,强化矛盾纠纷类风险隐患排查,实现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快速质量化解。

  普安县纳茶社区警务室围绕4个新市民居住区划设4个治安管理网格,明确网格长、副网格长和网格员,分片包干,集中发挥他们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近日,纳茶社区的胡某与其妻子罗某发生矛盾纠纷,网格员罗经得知后,立刻联系警务室民警一起赶到现场进行调解,后成功调解二人矛盾。

  黔西南州在推进网格建设过程中,通过发展网格信息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网格服务,构建形成了“群防群治、源头预防、协调联动”的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同时,部分地区还通过综治中心为网格员申请司法调解补助,按照调解案例难易程度分别给予每起调解50至300元不等的补助经费,极大的激发了网格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目前,黔西南州发展1.97名网格员,涌现出“活地图”杨吉琴、致富领头人“王保长”、群众知心人梅立华等一批典型。

   多点发力,激活乡村治理“毛细血管”

  近年来,黔西南州公安机关倾力打造群防群治,广泛调动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社会基层治理,以全民共治护航平安乡村。

  册亨县冗渡镇坛坪村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

  坛坪村坚持党建引领,深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村(居)民说事室”工作机制,通过建强队伍,建立积分制、红黑榜、小程序等创新举措,搭建文明建设、议事协商、乡村治理平台,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乡村治理质量与水平。

  坛坪村优化网格9个,组建网格党小组9个,设立“十联户”单元37个,配强37个联户长。

  组织网格员和联户长通过开展走访和建立网格群、联户群等形式,轮流开展群众说事制度宣传,及时发现并解决疫情防控重点人员返回管理、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社会治安隐患、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

  今年以来,通过“四说”村民说事机制共化解矛盾纠纷20余件,整治安全隐患30余处。

  以楼栋、街区、自然村寨为单位,黔西南州建立了1.2万个网格,网格员与民警、社区干部、志愿者及其群团组织等各方面群防群治力量,开展政策宣讲、法治宣传、走访排查工作,让群防群治的安全网织密、织全、织细、织牢。(赵佳玲) 

[责任编辑: 刘昌馀]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3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