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贵在有理》解锁“千年之变”密码:构“数字流域” 建生态“黔”景

2022-09-30 18:45:00  来源: 新华网

  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全力建设“四区一高地”,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近年来,贵阳市利用大数据这一优势不断探索建设“数字河流”,南明河数字孪生建设成为贵州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

  南明河航拍(后期合成)。新华网 卢志佳 摄

  科技创新:解决污水处理硬伤

  南明河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全长219公里。近年来,贵阳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统筹协调,强力推动南明河污染整治,南明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从“失去生命”到鱼翔浅底的华丽转变。

  “控源截流、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南明河流域综合治理从“治标”向“治本”转变,并取得一定成效。贵阳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喀斯特地貌下创造并成功实践分段式污水治理思路的城市、全国第一个建设分布式下沉污水处理生态系统的城市、全国第一个水环境治理领域先行先试PPP模式的城市、全国第一个在城市内河治理实践中提出并使用浅层好氧生态河道治理技术的城市。

  南明河甲秀楼至冠洲桥河段。新华网 卢志佳 摄

  制度保障:巩固治理成效

  2018年,贵阳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依法推进南明河“长治久清”的决议。

  2019年,贵阳市建立了南明河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市、县、乡、村四级“河长”机制、污水处理设施及排水管网长效管理机制和流域截污断面考核机制,并实施河湖生态红线管理,环保、水务、住建、城管等部门联动执法,巩固南明河整治工作成效。

  …………

  此外,每年有近万名环保志愿者和市民参与“行走南明河”“保护母亲河”等活动,利用“12369热线”“百姓拍”App平台等多种渠道及时反映环保“痛点”,对南明河流域进行监督。

  白鹭在南明河上飞翔。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智慧加持:“数字河流”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数字孪生技术作为重要的数字化手段深度运用到工业制造和智慧城市建设中。

  贵州省水旱灾害防御中心(贵州省河湖保护中心)将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新信息化及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设集数字孪生、数字雷达、数字天眼、无人机数字巡检、数字水利监管平台等空天地一体的南明河数字治理项目,应用于水利监管、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与水管理服务等全体系。

  贵州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南明河治理,对于建设数字孪生流域,让水清、岸绿、景美的南明河与贵阳市民一起欢快徜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希望社会各界充分利用物联网、5G、区块链、北斗、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继续参与、支持全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等方面建设管理,推动贵州新阶段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构建智慧水利体系,以流域为单元提升水情测报和智能调度能力”的明确要求。用数字化手段提升贵州省境内主要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贵州水利部门落实这一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推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所需。

  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全省全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建设绿色贵州,坚持多彩贵州拒绝污染,狠抓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要求,打好污染防治“五场战役”,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连续获得“优秀”等次,30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

  南明河甲秀楼段。新华网 周远钢 摄

  专家点评:

  流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流域内的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共同构成流域生命共同体,形成人与自然的生态系统,影响这个生态系统的因素很多,有人的因素,也有自然的因素,生态系统的改变受影响最大的也是人类本身,这是一个千年的话题。如何保护和维系流域生态系统高质量发展,构建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新时代,成为当代人的重要课题。

  河流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窗口,成为生态文明的晴雨表,生态文明程度直接从河流的水环境变化反映出来。“河长”制实施以来,河流治理得到了根本性转变,尤其是结合现代信息化的建设,形成“制度+技术”的数字河流建设。南明河的“数字河流”建设标志着贵州“智慧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有效的、可推广的成功经验。(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 成凯)

[责任编辑: 刘昌馀 黄勇]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4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