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10月13日电 近年来,贵州省纳雍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持续激发基层人才活力,让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想方设法用好“村里人”。今年以来,通过支部“领头雁”培育,组织参加县级及乡镇(街道)以上培训村党组织书记1300人次。乡镇党委书记与村党支部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帮助提升支部负责人的带头领航能力,乡镇长与村委组织负责人召开产业发展研讨会议帮助理清村发展思路。村支“两委”及在村工作人员全覆盖参与县级能力培训班,经过相关内容培训并顺利通过结业测试。各乡镇组织村(社区)第一书记、村干部、群众代表到本辖区示范村开展春耕生产暨种植技术培训,农技人员向参训在村人员详细讲授作物选种、轮作整地、生态施肥、绿色防控等知识。
真心诚意用好“返乡人”。竭力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把握换届之机,通过支部提议,党员群众推荐,大力动员引导有一技之长的本土外出人才加入到新一届“两委”班子,进一步充实村级力量。持续加大乡土人才摸排,建立人才库信息,把在外经商人士、外出务工能人等全面纳入台账,在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工作中,主动与在外人员充分沟通对接,深入挖掘有返乡支持村庄建设、发展产业意愿的能人。纳雍县水东镇怕那村的“90后”养蜂人袁小梅,2019年曾在福建经营美容院、服装店,看到家乡青山绿水、百花常开的生态环境和支持人才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后,毅然回到家乡的深山中创办纳雍县小龙女土蜜蜂养殖基地,并把养蜂技术无偿分享给乡亲们,带动周边村寨发展蜜蜂养殖600多箱,年产值近百万元。
回乡创业的纳雍县水东镇怕那村“90后”养蜂人袁小梅检查蜂箱里蜜蜂的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筑巢引凤用好“新农人”。加大“新农人”宣传力度,吸引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外出人员返乡,同时引导乡土人才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此外,为“新农人”发展农业产业搭建创业平台,给予信贷支持,提供配套优势资源,完善产业基础设施,积极申报乡村振兴各类项目建设。乡镇农技人员还为“新农人”提供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服务,将他们培养成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乡土人才”。
纳雍县厍东关乡陶营村村民杨虎虎在自家果园里采摘樱桃。新华社记者 李凡 摄
陶营村位于纳雍县厍东关乡,得益于一次机缘,村里开始发展樱桃产业。经过20年左右的培育,陶营村发展了近5000亩的樱桃树,不过产业散而弱,很难形成“集成效应”。为壮大樱桃产业链,提升产业效益,村里一方面聘请返乡创业人员、优秀大学生等进入村两委班子,配强人才队伍,负责技术培训、电商发展和事务管理等工作,谋划产业布局;另一方面,在陶营村农村公路、物流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下,建设冷链仓库、开发培育品牌、进行市场推广等,推动全村樱桃产业更上一层楼。
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政策,如今的纳雍县,更多的有志青年回到家乡。从进城创业,到入村淘金,越来越多的“村里人”“返乡人”和“新农人”开始转变发展思路,在农村投资创业,带动人才、资金、技术向家乡流动,乡村振兴迎来充满活力的新局面。(栾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