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石阡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资源,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牢牢把握新国发2号文件机遇,着力打响山、水、茶、城“四张名片”,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石阡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仙人街索道项目
这几天,在仙人街索道项目上站施工建设现场,吊装机正忙着运输材料,工人们正在粉刷墙壁,安装调试机器,全力以赴为索道的早日开通加班加点施工。
佛顶山温泉小镇
石阡县温泉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彭越介绍说:“我们建设仙人街索道目的是为了把温泉和仙人街这两个景区联动起来,形成产品互补,加强游客体验,提高旅游品质,这样建成以后可以让更多的人留在石阡,长时间停留下来了解我们石阡的文化产品,产生更多的消费,推动我们的餐饮、住宿以及夜经济等。”
石阡县温泉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自2007年成立以来,通过不断探索温泉+山地旅游模式,立足于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先后投入10亿余元,建成了石阡古温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仙人街景区。仙人街索道项目的建设,有效的将石阡古温泉景区和仙人街景区连为一体,既丰富了旅游业态,又提升了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仙人街景区
近些年来,石阡县立足生态、历史、民俗等资源优势,坚持以温泉为龙头,以古城开发和乡村旅游为两翼,推进文旅、农旅、体旅、康旅、交旅等业态深度融合,培育打造了石阡古温泉、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楼上古寨、鸳鸯湖、佛顶山温泉小镇、仙人街等一大批景区景点。并成功创建了“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获得“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全省体育旅游示范县”等称号,旅游综合收入大幅提升,有效带动了其他产业发展。
同样,得益于石阡县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各级各部门的扶持,再加上企业、茶农各方的共同努力,茶产业如今已成为石阡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田洪玉是贵州芊指岭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从小生活在石阡苔茶发源地中的她,靠着种茶、制茶走上了致富路,如今她的公司年收入已超2000万元。这段时间,她凭着敏锐的市场眼光,正组织工人们生产部分地区消费者习惯喝的红茶、黑茶、白茶等。
贵州芊指岭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田洪玉说:“最近几年,我感觉这个消费者,喝红茶和黑茶等发酵茶比较多了,这对我们地方上大宗茶的销售是一个很好的、很大的帮助。”
田洪玉
2006年以来,石阡县立足生态优势,坚持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理念,以茶产业为主导产业,通过政府引导、龙头引领、社会参与,如今茶叶总产量、总产值、销售量、销售额等多项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茶产业已成为石阡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生动实践。
石阡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田聪介绍道:“我们首先要坚持品牌兴茶战略,依靠石阡苔茶品牌凝聚发展活力,促进产业规模化。第二将石阡苔茶的种植、管理、冲泡等制定全系列标准,真正实现从种植到冲泡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第三对茶产业链进行数字提升改造,构建从茶苗培育、茶园管理、茶叶加工、茶叶流通及相关产业一体化数字精准管理、管控体系和技术,将我县发展成全省的数字化管理茶园标准县,引领贵州绿茶向数字化管理发展,让更多人认识我们的生态茶,干净茶。”
龙塘镇大屯村现代茶叶示范基地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石阡县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响“茶品牌”、扮靓“温泉城”四张名片,举全力把生态优势巩固好、提升好、利用好,让群众真正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2.2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6.1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10627元增加到42979元,创造了快速发展的 “石阡速度”,提振了全县人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石阡县发改局副局长陈永海说:“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在‘山水茶城’四张名片上持续发力。一是努力念好‘山’字经。充分利用好我县生态优势,不断释放生态红利,守护绿水青山,换得金山银山;二是奋力做优‘水’文章。加强优质矿泉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构建完整矿泉水产业链,培育发展矿泉水产业集群。着力提升‘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温泉之乡’等品牌效应;三是着力做强‘茶’产业。不断提升‘石阡苔茶’品牌价值和‘中国苔茶之乡’知名度。四是合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有序推进汤山、泉都、中坝、大沙坝、花桥同城化发展,着力构建以主城区为核心,以其他乡镇政府所在地为支点的现代城镇体系。‘十四五’期末,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0亿元,增长8%左右。”(杨叶 朱瑞纲 罗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