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一粒米”富一方人——遵义市贡米村做足特色“米”文章

2022-11-22 10:18:53  来源: 贵州日报

“一粒米”富一方人

——遵义市贡米村做足特色“米”文章

  11月20日,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贡米村难得天气放晴,母志才半倚在自家窗前眺望着坝子里绿油油的油菜苗,心里说不出的惬意。

  “今年虽然天干,但稻谷收成比预期还好一些。”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母志才说。

  母志才今年60岁,是贡米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也是水稻种植大户,今年他从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下称村合作联社)承包了66亩稻田栽种水稻。

  “承包稻田,村合作联社以每亩800元的价格向我们发放补贴,年底我们再以每亩800斤稻谷的数量上交给村合作联社,剩余的稻谷就是赚到的利润。”母志才告诉记者,每亩稻田补贴除去人工成本还盈余200元,上交村合作联社后剩下的稻谷卖了7万多元,今年他直接入账8万多元。“与以前‘找一分用一分,一到年底裤兜空’的日子相比,现在这个才叫过日子。”母志才眯着眼睛,颇为感慨。

  母志才的好日子,是贡米村“两委”做足特色“米”文章换来的好成果。

  2004年,后坝村和上坝村合并为贡米村。但因村基础设施薄弱,万亩大坝没有完全利用起来,甚至还有撂荒现象。

  “新村要有新貌。”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秦能翠寻思着,“两村合并,再怎么也不能是老样子。”

  随后,她带领村民筹措资金120万元修建了马老岩饮水工程,解决了全村18个村民组的人畜饮水问题,惠及全镇1.2万群众,并开展了万亩大坝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建设。

  究竟发展什么产业才能让村民增收致富?秦能翠与村“两委”经过多种尝试后将目光聚焦到“一粒米”上。

  贡米村种植大米历史悠久,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造就了这里的大米带有特殊的清香味,颗粒饱满,煮熟后饭粒味香爽口,据史料记载,在清朝时,这里的大米就是朝廷贡米。

  村“两委”带动全村流转田土发展贡米产业,并探索出了“稻+鸭”“稻+菌”等延伸产业,同时,针对贡米的宣传攻势也不断扩大。

  2017年,该村“海龙贡米”品牌终于打响了,每斤贡米售价从5元飙升到10元以上。2019年,“海龙贡米”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突破最难的第一步后,村“两委”带领村民成立了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各组也相继成立组级合作社,将土地、山林、水库等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26个组级合作社,以第一轮3474名土地承包人来量化股份;成立村集体100%持股公司,负责贡米产业的包装、运营与销售等,提升村土地流转率,实现土地资源流转“变现”发展,村民参与集体经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如今,“海龙贡米”已远销全国各地。2021年贡米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750元、村集体经济收益达80余万元,贡米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记者 马红梅)

[责任编辑: 邓娴 刘昌馀]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47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