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贵州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11月25日,贵州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发展论坛在南明区举行。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梁鑫淼、贵州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柴慧芳、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许敏、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副教授何芋岐、北京爱思益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士李英骥、华谱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陈静6位专家、学者作主旨演讲,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中药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中药研究、贵州民族药活性成分研究、西南民族药中找到First-in-class药物的研发密码、贵州金钗石斛优势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基于药物靶标的中药活性研究、高端色谱质谱技术助力中药创新方面等课题,就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发展进行交流。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梁鑫淼作演讲
主旨演讲上,演讲嘉宾们通过研究成果,案例分析的方式,开启一场中药创新成果与产业转化的盛宴。其中,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梁鑫淼在作中药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中药研究的演讲时指出,中药目前存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受到质疑、中药制造工艺总体较落后、中药材和饮片的品质和重复性差等问题,本质上是由于现代中药缺乏全面、严谨以及可重复性的实验数据支撑和合适的评价体系,缺乏核心技术体系及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突破这些问题,更好地推动中药现代化、产业化发展,行业需要遵循标准化、精致化、清晰化的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中药质量一致性,去粗存精,增效减毒,讲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
贵州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柴慧芳作从传统药物活性成分到候选分子发现的新策略演讲时,她说,传统中医药中有很多优秀的理论和观点对现代医学带来了重要启示,对其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也成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命题。同时,贵州作为我国道地药材的主产区,有效利用道地药材资源,紧扣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数字技术和贵州丰富的中草药材资源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帮助贵州民族医药走出去。
守正是中医药的命脉所在,创新是中医药的活力所在。本次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启一场中医药创新成果与产业转化的盛宴,为全区中医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出新思想、新路径。(高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