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穗毕协作:巧手雕刻“致富竹”

2022-11-30 13:47:44  来源: 贵州日报

  近日,在位于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的贵州梓师坊工艺美术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正在静静雕刻,二楼的展示厅里陈列着精美的竹雕成品,一楼工作台上摆放着竹雕的半成品。

  这家公司成立于今年3月,是一家在广州帮扶项目资金支持下开办的小微企业,这里的10余名工人都是残疾人。

  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居住着易地扶贫搬迁群众2.9万余人,其中部分为残疾人,助力他们实现就业一直是街道的一项重要工作。

  去年,粤黔协作工作队毕节工作组七星关区小组在下乡走访中,得知居民刘连学虽然身患残疾,但却通过留青竹刻这门手艺养活了一家人,便萌生了请他到柏杨林街道成立公司,帮助搬迁群众中的残疾人学习技艺实现就业的想法。

  “刘老师从事留青竹刻已有20年,在竹刻圈子很有名气,我们想通过他的励志故事和手艺,来帮助柏杨林街道的残疾人学习手艺,从而带动就业。”广州天河区帮扶干部陈琼介绍,在粤黔协作工作队毕节工作组七星关区小组多次拜访沟通后,刘连学同意了。

  “广州帮扶干部确实是为残疾人着想,我作为土生土长的七星关人也应该尽一份力。”刘连学说。

  留青竹刻又称平雕、皮雕等,是中国传统的雕刻艺术和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即用竹子表面一层薄薄的竹青为雕刻图案对象,铲去图案以外的竹青,露出竹青下面的竹肌,让雕刻产生图底变化的竹刻艺术。

  “留青竹刻是世界上最浅的浮雕,需要在厚度仅0.1毫米的青皮上雕刻出山水、花鸟、人物等图案,通过青皮的多留、少留或不留,产生层次与明晦变化。”刘连学说,留青竹刻一般需要经过7道工序,用到30多种不同的雕刻工具。学习这项技艺并非一朝一夕,需要投入大量的心血。

  “现在公司的10多名工人还在学徒阶段,他们很努力,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刘连学说,通过半年多的学习,已有两人可以刻碑文和简单的花鸟图案,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就可以雕刻简单的留青竹刻产品了。

  工人韦俊心灵手巧,目前通过刻碑文,每天有300元的收入。“学习技艺免费,每月还有880元的补贴,加上刻碑文的收入,我对未来的生活有了信心。”

  从广州来挂职的七星关区委常委、副区长练惠林表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抓东西部协作机遇,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提高就业帮扶的精准性,让困难就业群体通过勤劳实现自身发展。(记者 夏民 王怡)

 

[责任编辑: 李涛涛]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69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