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贵州岑巩:奋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2022-12-02 17:41:54  来源: 岑巩县融媒体中心

  “现在的好日子,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出门有公交车、夜里有路灯、社区有企业、小区有工作……”岑巩县羊桥乡地坝村搬迁群众代梅高兴地说。

  走进贵州省岑巩县大榕—凉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漂亮的楼房、宽敞的道路、舒适的绿化、精致的文体小广场,三三两两的老人坐在凉亭里悠闲地聊天,附近幼儿园传来孩子们的嬉戏声……处处浓郁的生活气息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岑巩县大榕-凉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李昌焯 摄)

  近年来,岑巩县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紧围绕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五个体系”建设及“十个一”目标要求,在扶持促就业与社区公共服务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水平,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

岑巩县大榕-凉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角。(陈敏 摄)

  党员楼长 激活治理新动能

  建立居民自治及“居委会+网格+楼栋”网格化管理机制,健全“党支部+楼长+群团组织”联动机制,形成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楼长、群团组织为主体,党员家庭为阵地建立党员活动点,确保“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通过党员与楼长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头开展邻里互助、纠纷调解、平安创建等活动,有效促进邻里和谐,群众团结,推动社区服务人性化、规范化,不断提升社区综合治理能力。

岑巩县大榕-凉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楼长入户宣传防疫、消防等安全知识。(陈敏 摄)

  感恩教育 增强内生动力

  以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为主体,通过定期召开群众大会、入户走访等方式,精心组织善于宣讲、爱好宣讲的党员干部开展故事讲述会、政策宣讲等活动,从群众看得见的人和事入手,用群众的话讲给群众听,通过宣传勤劳致富典型事迹、脱贫前后变化等,生动讲述一个个励志教育故事,让群众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进一步增强群众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内生动力,并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筑牢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意识。2022年来,岑巩县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开展故事讲述、政策理论宣讲、感恩教育宣讲等活动45场次,参与群众1580余人次。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正在社区参加就业培训。(张美超 摄)

  畅通渠道 精准服务稳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围绕“稳岗就业”,通过大走访、大排查,深入了解搬迁群众家庭的真实情况,摸清就业和培训意愿,充分利用对口帮扶资源、加大劳务输出组织力度,巩固外出务工就业。整合利用县域内企业及扶贫车间,加强对工业园区企业的沟通交流,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并按照群众需求,开展电工、家政、电商、农民教育等培训,通过培育产业带动一批、推动创业扶持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等方式,多措并举确保稳岗就业,实现就业扶持体系多样化。全县搬迁群众有劳动力9308人,目前已就业8704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搬迁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志愿者在社区四点半学校,为孩子们辅导作业。(张美超 摄)

  志愿服务 聚力搬迁融温情

  坚持“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通过四通八达的志愿服务网络,精准服务需求人群、精准服务活动场所、精准对标服务内容,推动一件件搬迁群众揪心事、烦心事、难心事成功解决。

  在传统节日组织搬迁群众参与社区活动,开展文艺晚会、播放电影、送春联、过生日系列活动,增强搬迁群众的凝聚力和幸福感;开展“四点半”课堂教学活动,为搬迁群众子女提供作业辅导、课外阅读、兴趣教学等课程,切实解决务工家庭学生放学后无人看管的突出问题;积极帮助搬迁群众真正与城市“融合”,激发“我是新市民”的城市主人翁意识,全面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2年以来,岑巩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成立各类志愿服务队伍2支,开展文明实践活动57场次,参与群众2758人次,有效促进搬迁群众融入城市生活,实现“住得下”“稳得住”目标。(陈敏 张美超)

志愿者组织社区孩子进行文体活动。(张美超 摄)

老人们在小区内的凉亭里悠闲聊天。(吴祥华 摄)

[责任编辑: 王雪松]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79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