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贵州黔南:都匀东山上的“鼓楼顶”

2022-12-05 18:22:18  来源: 都匀市融媒体中心

  一座城市有了文化的温度,才能连接过往和未来。为了解码都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从即日起,《桥城都匀》微信公众号特别策划推出《桥城茶叙》专栏,为您呈现都匀特有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地域风情等,多方位呈现桥城都匀的魅力风土人情。今天,我们为您讲述都匀东山上的“鼓楼顶”。

“鼓楼顶”俯瞰匀城

  都匀东山是明清时期,都匀城围里最高的山。旧时都匀城依山而建,东山为城之依托。《都匀县志稿》记载:“巍峨矗立,气象端严,剑河前绕,诸山罗列,为府治镇山”。

  “府治镇山”大意就是府城安定的依靠和基础。可见东山在都匀人的心目中,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

  而在2000年左右,“东山公园”建成以前。都匀人大多称东山为“姑螺顶”。当问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时,人们或不明就里、或与曰不祥。其实,“姑螺顶”的称呼,源于东山顶上的“奎星阁”。

“奎星阁”(内设鼓楼)

  在东山顶上的最高处,矗立着一座楼阁。在楼阁里供奉着一个执笔提斗、站立鳌头的魁星神像。这就是东山“奎星阁”。人们历来对“奎星阁”充满着敬仰,对里面的魁神也充满了崇拜。

  东山为何供奉“魁星”?人们为何对其顶礼膜拜?传说中的“奎星”又为何方神圣?

都匀八景之首——东山晓日

  在对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要影响的经典《易经》中,有“四象”之说,古人通过对星空的观察,把天空中二十八星宿分为四组,构成了“四象”。“奎星”系西方七宿之一。在道教与民间,“奎星”被崇奉为主掌文人命运之神。

  汉字中的“奎”,发音与“魁”相同,“魁”字形又如“鬼”抢“斗”。于是,就有了鬼的一只脚站立于鳌头、另一只脚翘起踢向北斗,一只手执笔,一只手捧斗的“魁神”形象。

  相传“魁神”用笔点中科举应试之人,此人即能中举。这就是“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意思。

  “奎星”主宰着文运,牵系着文人的功名成就,因此“魁神”在人们心目中,自然就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把“奎星阁”建在当地的最高处,则有读书人考取功名,夺得魁首的寓意。

东山钟楼

  旧时“魁星楼、魁星阁”遍布华夏大地,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文化的渴望与重视。

  清嘉庆五年,也就是1800年,都匀知府张问渠,在都匀的东山顶上建起了“奎星阁”,并在魁星神像的左右,分别放置了铜钟和大鼓,每日定时敲响。

  钟鼓声起,直达天听,祈求上苍,振起人文。东山“奎星阁”也因此被人们称为“鼓楼”。匀城的读书人,每每听到钟鼓声起,受其鼓励而是发奋读书。普通的百姓,则以钟鼓之声计时,安排每天的生计。久而久之,“鼓楼顶”就成了东山的称谓。

  由于方言的影响,都匀人又以“姑螺”渐渐替代了“鼓楼”的发音。“姑螺顶”便以错就错地传叫开来。

  今天站在“鼓楼顶”上俯瞰全城,山城面貌尽收眼底。

如今的都匀东山“奎星阁”

  “遥接扶桑一派烟霞迎晓日,福临万家灯火丽桥城。”“奎星阁”上这幅楹联,正是在山顶上,凭高远眺匀城的生动写照。(王跃兵)

[责任编辑: 王雪松]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84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