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贵州岑巩:铆足劲头兴产业 穷山村旧貌换新颜

2022-12-06 16:44:55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贵阳12月6日电 仲冬时节,走进贵州省岑巩县天星乡毛坪村,只见油茶林青翠碧绿、吊瓜基地星罗棋布、肉牛膘肥体壮、村寨干净靓丽……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环境优、百姓富”的秀美和谐画卷徐徐铺展。

  岑巩县天星乡毛坪村一角。新华网发(陈昆 摄)

  而在几年前,该村却是另一番景象。

  毛坪村属于低山丘陵地带,这里沃野连片、耕作便利。然而曾经,水源缺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拦路虎”,村里的青壮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维持生计,村子成了产业“空壳村”和经济落后村,不仅“里子虚”,面子也“脏乱差”。

  “以前人穷,就不太注重环境卫生,乱扔乱堆现象普遍。”村党支部书记蒲志佳说,这几年,在政策春风的沐浴下,毛坪村旧貌换新颜,“组组通”寨寨连、串户路家家通、自来水家家有、4G网络全覆盖……村民们陆续“归巢”创业,铆足劲头兴产业。

  66岁的蒲志祥,今年种植了40亩吊瓜,毛收入30多万元。眼下,尽管寒风瑟瑟,老蒲仍忙碌在自家的吊瓜基地,手持刀具麻利地将藤蔓上的枯枝败叶逐一去除。

  岑巩县天星乡毛坪村,吊瓜种植户蒲志祥在清理吊瓜残叶枯叶。新华网发(陈昆 摄)

  “残枝枯叶多了,若不及时清理,冬天积雪覆压容易压垮棚架,造成损失。”老蒲说,吊瓜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多年生藤本植物,适应性强、成本低、人工省、周期短、效益高,且具有一年种植、多年受益等优点,抓好冬季管护,小吊瓜变致富“金瓜”。通过土地流转,今年,老蒲新增的30亩吊瓜,现已完成土地整理和棚架搭建工作,待冬雨浸透土地就开始移栽。

  在毛坪村,像蒲志祥一样,将吊瓜种植作为增收支柱产业的群众有20余户,全村共发展吊瓜1300亩,年产值500余万元。通过发展吊瓜产业,村里曾经无人问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村民们争相流转的“香饽饽”。

  2022年9月14日拍摄的岑巩县天星乡毛坪村吊瓜种植基地。新华网发(吴国明 摄)

  目前,全村形成了以吊瓜、油茶、肉牛养殖三大产业为主导、林下中药材产业为特色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全村种植油茶2000亩,肉牛存栏400头,林下套种太子参、黄精等中药材1200亩,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入股分红等,全村基本实现了产业全覆盖,年带动全村及天马镇、水尾镇、羊桥乡2万余人次务工。

  如今的毛坪村,举目千山绿,青山带笑颜,民富新风漾。

  岑巩县天星乡毛坪村的千亩高标准油茶种植示范基地。新华网发(罗慧 摄)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都爱护环境、讲究卫生了。”蒲志佳说,村美民富产业兴,文明新风拂面来,村民们齐力按下乡村“美颜键”,村民共享乡村品质生活。

  “村里环境好了,生活更舒心。”村民蒲志云通过村里的公益性保洁员岗位,在家门口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他说,村民的素质提高了,保洁工作也更轻松了,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岑巩县天星乡毛坪村,保洁员蒲志云在自己的责任区清扫。新华网发(陈昆 摄)

  目前,村里还以老党员、老干部、乡贤寨老、返乡青年、致富能手等为主体,成立了青年发展协会和村民调解委员会,实现了议事有组织、大事有人带、纠纷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凝聚起了公益事业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的“同心力”,共同描绘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岑巩县天星乡毛坪村摆放的垃圾桶新华网发陈昆 摄)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服务产业工作,用好用活东西部协作资金,进一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并引导村民开展庭院美化、生活污水处理、深化乡风文明等,努力将村子打造成产业示范村和幸福新村。”蒲志佳说。(周燕 陈昆)

[责任编辑: 王雪松 吴雨]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8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