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岑巩县积极抢抓农业政策机遇,有效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稳步扩大制种面积,全力发展优势品种,不断擦亮“岑巩种子”金字招牌,提升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开创种业“芯”未来,助力乡村振兴。
岑巩县注溪镇周坪村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李昌焯 摄)
日前,在岑巩县杂交水稻种子研发检测中心,一个个摆放整齐、装满种子的盒子里,一颗颗嫩芽破壳而出,正在等待农技人员进行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检测。
“必须要保证种子的纯度和发芽率,杂交水稻种子收割入库后,要进行水分测定,水分不能超过12.5%,发芽率要达到80%以上。杂交水稻播种、发芽、田间管控、病虫害防治等,每一个环节我们都不能松懈,只有把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粮食高产稳产。”贵州兆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员吴治军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作为杂交水稻制种生产的技术人员,要不断提高产量,让制种农户得到最大的收益。
岑巩县龙田镇代店村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丰收,稻农笑开怀。(唐鹏 摄)
今年以来,岑巩县不断加大科技兴农服务力度,聚焦粮食高产技术攻关,打造以注溪镇周坪村为核心的“一核一中心十园多基地”发展格局,实现杂交水稻种子高产高效。
“今年我种了‘荃优1606’和‘荃优512’两个系列的品种,一共140余亩,其中‘荃优1606’这个品种有80亩,收5万斤左右,产值有36万元。”岑巩县龙田镇代店村杂交水稻制种大户周永江笑着说,近日,新修订的《贵州省农作物种子条例》的发布,让我对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更有信心。
岑巩县龙田镇代店村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稻农们正在收割稻谷。(唐鹏 摄)
为种业插上科技翅膀,让“好种子”结出“好果子”,农业才更有盼头,农民才更有奔头。今年来,岑巩县大力推行智慧化智能化管理,以建设智慧制种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项目为抓手,着力打造现代化水稻制种管理技术示范工程,努力实现水稻品种选育、培育和生产、销售的信息化管理,为岑巩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增添了发展活力。
“前两年我还在用我的老方法进行管理,特别是水稻幼虫防治最让我头痛,那时候就是凭肉眼看,下田一颗一颗的去找。”岑巩县天星乡杂交水稻制种大户高先敦开心地说,用上智慧物联网监测系统后,管理方便,监测精准,防治及时有效,现在我们水稻亩产从原来的320斤提升到了420斤左右。
农技人员正在对种子发芽率情况进行登记。(吴路路 摄)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一粒小小的种子承载粮食安全这“国之大者”。2022年,岑巩县落实杂交水稻制种面积3.55万亩,占全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的88.7%;生产种子782万公斤,同比增长11.43%,产值2.06亿元。接下来,将加快推进“科技助农”步伐,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由“点上示范”向“面上开花”转变,着力开启智慧农业新篇章。(杨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