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贵州岑巩:做强“种业芯片” 让农户端牢“金饭碗”

2022-12-12 18:46:46  来源: 岑巩县融媒体中心

  仲冬时节,贵州兆丰种业公司加工厂内机器轰鸣,在全自动种业生产线的不停运转中,公司从农户手中收购来的一粒粒稻种,变成了一袋袋包装好的销售产品,打上防伪追溯码等产品信息后销售到全国各地。

  “我们的全自动种业生产线,1小时可包装10吨种子。通过在本地加工包装销售,每公斤种子价格比以前高了20元左右,主要销往广西、安徽、四川等地,目前已销售了90%。”公司副总经理陈龙说,以前,生产的稻种都是代种代收,产业链前后端的研发、精加工、销售均不在本地,产品品牌力不足、附加值不高。现在,通过完善产业链条,减少了市场中间环节,有效促进了产业提质增效。

  贵州兆丰种业公司的加工厂内,全自动种业生产线在不停运转,对不同的稻种组合进行分类包装。(邓冰 摄)

  杂交水稻制种从粗加工到精加工、从代种代收到自产自销、从低附加值走向高附加值的历史性转变,得益于岑巩县“育繁推”一体化项目的实施。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串起种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户稳定增收的“金链条”。2021年5月,岑巩县与广西兆和种业公司合作,共同成立“育繁推”一体化运营公司—贵州兆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通过“育繁推”一体化项目的实施,主要建设5万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10个乡镇产地种子生产加工服务中心、1个现代种业供应链中心、1千亩杂交水稻制种研发试验基地、杂交水稻优良品种示范推广基地及品牌建设等,着力推进制种研发、生产、加工、仓储、销售全产业链发展,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兴旺。

  岑巩县杂交水稻种子研发检测中心。(邓冰 摄)

  目前,贵州兆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种子集团公司、贵州农科院、贵州大学等开展科研合作,在岑巩成立了贵州兆丰农作物科学研究院,建立了杂交水稻制种科研基地。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常驻岑巩,在田间管理、品种选育、品种提纯等方面联合开展科技攻关、精准提供科技服务、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带动岑巩及周边广大农户共同走上增收致富“稻”路。

  2022年6月6日,村民在岑巩县思旸镇盘街村杂稻制种基地起秧。(唐鹏 摄)

  今年,公司在岑巩共建有制种基地2万余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300亩,看禾选种基地200亩;制种品种37个,试验试制品种218个,贵州省农科院审定的岑巩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制种水稻品种2个。

  2022年7月26日,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麻力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工人在“赶花”。(陈昆 摄)

  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建立全流程技术服务保障、推行农田托管服务、打造“订单种植+标准化生产+统购统销”全产业链条等,不断增强农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今年种植了65亩制种水稻,总产量1万余公斤,总收入22万元。”岑巩县平庄镇观音冲村党支部书记朱荣学,今年种植从广西兆和引进的“又香优”系列品种。由于品种优良,技术指导到位,尽管今年高温少雨天气持续时间长,但产业还是实现了丰产丰收。朱荣学说,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不仅公司技术员全程跟踪做好精细化技术指导,在农业生产耕、种、防、收等各环节也都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收割的鲜谷还可就近运入产地种子生产加工服务中心高效烘烤,再统一销售给公司。现在,种田变轻松了,收益也有保障。

  2022年8月6日,收割机在岑巩县龙田镇代店村收割制种水稻。(唐鹏 摄)

  2022年,岑巩县发展杂交水稻制种3.55万亩,生产种子782万公斤,产值2.06亿元,全县10个乡镇1个街道71个村1.2万制种农户端上了“金饭碗”。 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就业35万余人次,给群众直接带来务工收入4200余万元。

  2022年7月22日,航拍岑巩县羊桥乡祝坝村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杨云 摄)

  “下一步,将依托‘育繁推’一体化项目,加强技术团队培育,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建强育种‘专家库’,不断提升品种研发能力,全力发展优势品种,打造自主品牌,不断做强‘种业芯片’,促进岑巩从制种大县向‘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强县转变。”岑巩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田家先说,(周燕)

[责任编辑: 王雪松]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01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