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贵州高质量人才队伍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2-12-14 09:21:22  来源: 贵州日报

  时值寒冬,在惠水县的百鸟河数字小镇,贵州梦动科技有限公司大数据人才实训正持续“升温”。

  在这里,百度、阿里、京东等企业真实项目落地运营,院校、企业深度融合,实习见习就业一体化,有效打通了培养人才和输送人才的通道。2021年,贵州梦动科技有限公司入选2021年贵州省大数据人才实训基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围绕产业抓人才,抓好人才促产业。贵州立足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围绕旅游大提质、大数据战略行动,聚焦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引进一批高层次行业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引进或打造一批高素质的“科技新锐”、懂技术的“新农人”、善经营的“农创客”、会带头的“兵支书”,依托人才链壮大产业链,实现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筑巢引凤聚人才

  授权专利168件,其中发明专利125件,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15项,承担国家级项目25项,省级项目171项……一项项荣誉,一个个项目记录了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创新成绩单。

  作为省十大产业技术研究院之一,该院专注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隔膜、电解液,膜技术在污水资源化、智能酿造、特色食品加工,高性能改性材料在汽车、建材等领域应用的技术研究。

  研究院院长秦舒浩是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从广西来到贵州,他说:“贵州重视新型材料发展,研究院从科学研究到项目实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让大家感受到了干事创业的好环境和求贤若渴的好氛围。”

  近年来,贵州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设立“贵州人才日”,颁发首届“贵州杰出人才奖”,实施产业重点人才和团队引进计划,制定出台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不断向全社会发出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强烈信号。

  将产业链与人才链相融合。贵州一方面注重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规定高校、科研院所可以自主转化职务科技成果,科技人员成果转化奖励比例提高至70%。另一方面加大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力度,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聚集、培养作用,使科技创新平台成为高科技人才聚集高地。

  目前,贵州在重点行业、重要领域和行业遴选培养187名高层次创新型“十、百”层次人才、384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建设246个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和91个院士工作站。

  将论文书写在广袤大地

  “葛根的枝蔓得赶紧搭好,细小的要舍得剪掉,每株只留两到三条主枝就行……”在安顺平坝区天龙镇兴旺村蔬菜基地,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工作者邓禄军正在给群众上农技培训课。

  作为省科技厅选派的科技特派员,今年是邓禄军在平坝区服务的第8个年头。初到平坝,因老百姓不懂科学用肥,兴旺村的蔬菜产量一直不温不火。

  怎么办?邓禄军多次实地走访调研后开出“药方”:在原有的茄科十字花科种植方式上,轮种山药、葛根、甘薯等薯芋类作物,减少化肥使用、增加土壤肥力,同时有效防治病虫害,缩短农闲时间,带动村民增收。

  用科技力量在田间耕耘。自2021年以来,省科技厅选派了3000余名科技特派员下沉基层一线,为当地群众送技术、送服务、送人才。

  在普安、湄潭、石阡、贞丰等地,成片的茶山中,贵州大学茶学院院长吕立堂来往奔忙着。

  从茶叶选种育种、管护、加工、包装、销售等全链条,吕立堂带着学生们走遍全省多座茶山,取得了不少课题研究,也给茶农和茶企带去技术服务。

  田间不仅是开展服务的地方,也是贵州大学茶学院独特的授课场所。现在,贵州大学已建立本科—硕士—博士的茶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茶学优秀科研创新团队1个,师资队伍中汇聚1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教授副教授达到20人以上。

  “把脉问诊”解难题

  “白酒从原料、生产、包装,到仓储、流通、销售等每个环节可追溯,可查询。”2020年11月,贵州兆信数码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彭安浪与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创办了“防伪溯源工程技术中心”,开展“新型白酒智能身份系统及防伪溯源装备”及“酒类防伪溯源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项目研究。

  今年4月,该项目成功入选“贵阳贵安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2022-2025年)重点项目”及贵州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谋划储备库”。

  今年,成为产业导师的彭安浪在高校和企业两头跑,不仅参与本科生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生论文指导、项目培训,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还经常与高校研究生沟通交流,带动高校师生参与课题研究。

  产业导师架起了高校和企业的桥梁,去年来,省教育厅联合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五家省直单位正式启动产业导师选聘工作,围绕贵州“四化”发展组建产业导师总团,充分吸纳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优秀企业家、能工巧匠和知名专家参与到研究生导师队伍中,推动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开展科研项目攻关。

  将产业资源引入高校培养体系,将企业标准引入高校教学体系,将生产一线前沿技术转化为教学科研内容。仅2021年,贵州通过开展“产业导师”工作,搭建研究平台50余个,开展花果管控、病虫害防治等各类攻关项目90余项,在白酒酿造、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实现19项技术突破,累计培训各类技术人员5万余人。目前,全省有产业导师300名。(记者 刘骏娇)

[责任编辑: 刘昌馀 邓娴]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0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