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垃圾处理,不少人会联想到臭气熏天、脏乱不堪的场景。但在12月11日,当看到遵义市东部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干净的厂房、智能化的操作时,记者对垃圾处理的认知完全改变了。
遵义市东部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位于红花岗区深溪镇大窝村境内,总投资8.5亿元,一期配置2套日处理750吨垃圾焚烧炉和2套25兆瓦汽轮发电机组,二期预留了同等规模的生产线。该项目于2021年12月30日实现并网发电,可实现年供电2亿千瓦时,年处理垃圾量约55万吨,节约标煤13.09万吨。
“发电厂每处理1吨垃圾可以发电400多度,按照日常的垃圾处理量1500吨计算,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可以发电约67万度,差不多可以供500户城市家庭用一年。”电厂运营方遵义红城泰达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晓涛说。
那么,生活垃圾是怎样被“榨干”价值,实现变废为宝的呢?
记者在发电厂的集中控制室里看到,硕大的电子屏幕上显示着垃圾从进入垃圾池、投入焚烧炉再到炉内燃烧的全过程。
画面中,炉火熊熊,电脑监控的实时数据显示,当前炉温接近1000摄氏度。
公司运行部部长冯海涛说:“集中控制室是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神经中枢,可以直接控制垃圾焚烧发电、烟气废渣处理等各个环节。”
冯海涛介绍,垃圾焚烧发电工艺流程分为垃圾接收存储与进料、垃圾焚烧、热能利用、烟气净化、灰渣处理几个步骤。
“其中,烟气净化采用‘SNCR+半干法(旋转喷雾塔)+干法(熟石灰喷射)+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处理工艺,可有效去除各种酸性气体、二噁英及有害金属等,确保主要烟气达标排放。废渣主要由焚烧系统中排出的炉渣、炉灰及烟气净化系统中排出的飞灰两部分组成,焚烧炉渣可用于修路、制砖,实现资源再生;飞灰则在经过螯合稳定化处理合格后运至填埋场。”
顺着集中控制室再往楼上走,就是厂区的“全封闭垃圾吊控制室”。在控制室内,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吊臂起运垃圾至给料斗,透过一面巨大的玻璃,垃圾储坑一览无余。
垃圾储坑下方的仓门处,一辆接一辆的垃圾运输车将垃圾倒入,同时,垃圾储坑上方的巨型金属抓手从垃圾堆中游走、落下、抓起、投递。这些垃圾要经过5到7天的脱水和发酵,再送入焚烧炉焚烧。
“垃圾储存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渗滤液,为防止污染环境,我们采取了‘渗滤液预处理+MBR(反硝化+硝化+外置超滤)+STRO+卷式RO’系统工艺对渗滤液进行处理。”李晓涛说,发电厂还建设了污水处理站,将处理过后的渗滤液全部回收用于生产用水,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据了解,至10月31日,遵义市东部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已接收垃圾29.86万吨,上网电量9060万度。
“发电厂的建设有效解决了大量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加快推进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成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引擎’。”李晓涛说。(李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