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虹桥飞跨向未来 仁遵高速公路正式开通试运行

2022-12-16 10:14:33  来源: 贵州日报

  12月15日拍摄的仁遵高速大发渠特大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刚 摄

  “我宣布,仁遵高速建成通车!”

  12月15日下午,随着“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大发老支书洪亮的声音落下,仁遵高速公路正式开通试运行。

  这条全长52.45公里、设计速度每小时100公里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一头连着革命圣地遵义,一头连着美酒之都仁怀。它的全线贯通,将两座城市的空间距离由101公里缩短至52公里,时间距离由1小时30分钟缩短至30分钟,为两座城市的“双向奔赴”增添了同城化建设全面融合发展的“加速器”。

  而作为国家高速网沪蓉高速G42的联络线G4215成都至遵义联络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路则是连接贵州与四川最重要的通道之一,将成为黔川两地紧密互动的重要纽带。

  大桥飞跨 沧桑巨变

  全长1427米,主跨410米,桥宽33米,双向六车道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飞越山谷,鲜红色的桥拱在青山绿水间如蛟龙出海,格外显眼。这就是仁遵高速的主要控制性工程之一——大发渠特大桥。

  黄大发家的老宅就在引桥下,这座桥正以他为名。

  “以前我们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一样都没有。农产品出不去,村民种地需要肥料,就只能步行进城去背……”黄大发的家乡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深处喀斯特山区,没水、没电、没路,曾经是当地群众心里的三道坎。发展,一直是大家最大的夙愿。

  为了引水,20世纪60年代,只有小学文化的黄大发从基础开始苦学水利知识,不顾危险带头用绳索悬在峭壁上作业。以“拿命换水”的誓言,在崇山峻岭间创造了“愚公移山”的当代奇迹。

  一条蜿蜒于绝壁间的天渠引来了生命之源,“大发渠”成为群众摆脱贫困的“圆梦渠”。

  这些年,在团结村上下的齐心协力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村里发展了中药材、有机稻米、精品水果等产业,养起了牛、猪和蜜蜂,民宿、露营、农旅基地等时髦的旅游项目也陆续入驻,面貌几乎一年一个样。

  但山还是那座山。

  村里到遵义城只有蜿蜒的山路,两个小时路途让游客疲惫,也让村里精品山货的“身价”打了折扣。若想让发展的梦想走得更远,修路,修好路,成了大家最急切的期盼。

  2019年3月,仁遵高速正式开工建设。这次黄大发不用再挥动铁锤,只需和乡亲们坐在家门口,抬头便能看见这座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大桥一天天成型。

  工程每推进一步,便是山门又打开了一些,就是团结村群众距离发展大跨越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我家的柚子已经进入丰果期,再加上养牛和养蜂,每年收入可以超过10万元。高速路通了以后,肯定还卖得更好!”徐开兵是村里第一个跟着黄大发干柚子产业的人,尝到甜头的他看着家门口这条“致富路”,感觉日子将更有奔头。

  从高空俯瞰,拱形的红色大桥与团结村遥相呼应,不远处,以“大发渠”命名的收费站离村庄不过5分钟车程。作为贵州首个因村而建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它展示出贵州公路助力乡村振兴的新举措、新面貌。

  “通了高速路,到遵义到仁怀都不过20分钟,不管是送鸡进城还是游客上门,我的生意肯定越来越好做!”养过跑山鸡,开着农家乐,辣子鸡炒得小有名气的沈小飞望着大桥,眼里满是憧憬。

  有了渠,团结村的日子有了盼头。通了高速路,大家已经准备拥抱更美好的未来。大伙说:“高速修到了家门口,我们在乡村振兴之路上肯定要跑在最前头!”

  一渠一桥 初心传承

  无论修渠还是筑路,都是为老百姓谋福利。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正是老支书和建设者们的契合点。

  自工程开建起,贵州省公路开发公司仁遵项目办便聘请黄大发为项目办党支部名誉书记,请老支书定期给大家上党课,既讲艰苦奋斗的拼搏干劲,又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初心。

  不少工人都记得,炎炎夏日中,老支书和老伴儿背着背包从家走到工地上,眼中充满期许地望着正在快速成型的道路,包里装满的是送给大家的矿泉水和饮料。他疼爱这些为家乡筑路修桥的建设者,就如当初疼爱和自己一起“拿命换水”的乡亲们一样。

  回溯起架桥修路的点点滴滴,建设者们对老支书的言传身教历历在目。

  “起初,老支书给我们讲他修渠的故事,后来又讲到自己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安全生产的坚持,这和我们交通建设是相通的,给我们很多启发和触动。”仁遵项目办党支部书记、主任徐应禄说,这也让大家更加坚定了创建品质工程的信心和决心。

  大发渠特大桥,不仅在名字上贴合“大发”二字,更浸润着“大发精神”。

  在这黔北大山之中,一桥一渠遥相呼应;在这革命圣地之处,红色精神熠熠生辉。

  品质工程 奋斗以成

  岁末,虽迎着冬日寒风,但站在仁遵高速终点的桃溪互通向远处眺望,徐应禄内心火热,眼眶微润:“苦战五个春秋,今日终迎试运行通车,咱们全体成员的努力都值了!”

  胼手胝足日夜鏖战背后,是贵州交通建设者对“品质为先”的执着追求。

  全线共有桥梁28座,其中特大桥3座,大桥24座;隧道13座,其中特长隧道3座,长隧道5座,最长的超过5公里。工程艰辛可想而知。

  攻坚克难,破题创新,这是“仁遵魄力”。

  大发渠特大桥项目采用多项新技术、新工艺,建设期间一系列技术创新获奖,其中大吨位无塔缆索锚固横移施工技术荣获省级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全线更是多项成果获得贵州省公路水运工程2020年度工程质量安全技术“微创新”成果及“推广类成果”奖。

  因地制宜、绿色环保,这是“仁遵温度”。坚持“最少的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理念,项目团队围绕水源保护区,边坡绿化恢复、洞门绿化、门禁景观绿化,让绿意充满公路的每一个角落。

  莽莽群山,情牵于斯。通江达海,念兹在兹。

  过去,一道“天渠”将团结村发展的希望引进来。

  如今,一座“天桥”让团结村彻底张开怀抱,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记者 周雅萌 汪国锋)

[责任编辑: 王雪松 邓娴]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1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