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白云镇邢江村:乡村振兴风正劲 幸福村景入画来

2022-12-21 10:12:25  来源: 平坝区融媒体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以来,平坝区白云镇邢江村以创建宜居乡村为契机,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乡风文明培育,推动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图景。

  寒冬时节,走进白云镇邢江村,清澈中的河水在微风静静流淌,不时有鸟儿展翅飞过。岸边,茂林修竹,步步成景,亭台廊轩掩映其间。宽阔平坦的道路,整齐划一的菜地,休闲广场上追逐嬉戏的孩童,迎着冬日暖阳闲谈的村民,共同描绘出一幅欢乐祥和的村居图。昔日杂草丛生的废坑被改造成休闲广场,焕然一新的沿河步道与周遭美景交相辉映。 

 

  村民邢其芳一家就住在河边,真真切切感受到河道治理带来的实惠,她说:“现在邢江河的改变是真的大,以前大家不注重保护,乱扔垃圾,有些河段臭烘烘的,现在不仅通组路连户路修好了,村里还建有垃圾回收点,垃圾有人管、有人运,家家户户都干干净净的,我们住在这里都要舒服好多,而且还有游客来玩。”

  依水而生,人水和谐,向来是最美的画面。据了解,自宜居乡村工作开展以来,邢江村坚持以河道治理为切入点,积极争取资金、组织人员对辖区河段进行管护治理,并按照“一公里一人”的工作机制明确专人负责,定期清理,实现了“清底泥、去污染、优水质、保安全”,还河于民、还生态于民。

  平坝区白云镇邢江村党总支书记邢猛说:“今年以来,我们结合自身地理优势,不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新改造凉亭8座、新修建改造休闲旅游观光栈道约200米,新建四好农村路约2公里,大力提升了我村的村容村貌。截至目前接待游客量已达1万人次。”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从“环境改善”到“生态宜居”反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质的提升,体现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而如何形成长效机制,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宜居乡村创建模式,全力推动宜居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邢江村在不断探索中走上了“党建引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路子。

  村里通过召开院坝会、田坎会等方式向村民宣传环境卫生和垃圾分类知识,指导和帮助村民开展清洁工作。同时,以典型示范为引领,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常态化开展环境保洁评比表彰,重点奖励先进,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村里干部也当起了“保洁员”,经常扛起锄头扫把清扫村道、管养花木。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自觉保持“门前三包”良好秩序,现在村里乡风文明和谐。 

  “相比以前,村里的人居环境改变非常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特别是大部分居民的思想素质提升非常明显。”邢猛说,提升居民思想意识需要一个过程,还需要继续加大宣传、引导,着力引导群众转变不良生活习惯。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邢江村坚持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充分利用文化阵地、本土文化来推进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文明实践服务,不断提高文化振兴新风貌。一方面结合布依族聚居、村民爱好书法等特点,利用书法、布依山歌表演等形式把文明新风传到各家各户。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招募志愿者,组建“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文明新风志愿服务队”等,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科学普及、疫情防控、卫生环保等方面开展,今年以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次,惠及村民300余人次。 

 

  邢江村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队员郭明艳说:“布依族山歌我们从小就学,现在能用这种方式给村民们传递新知识,大家都非常积极,现在我们志愿服务队已经有7个人了,而且还不断有人报名参加。”

  “广泛利用本土文化和新时代文化阵地的加持,一定程度上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邢猛说,“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提升乡村建设的内在品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设和谐、美丽、文明的邢江村”

 

  一河碧波,村居寥廓,烟火盛处,幸福踏歌。

  如今的邢江村,道路宽阔、庭院整洁、村寨美丽、产业兴旺、村民幸福安居。(陈勇)

[责任编辑: 汪强]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2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