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形式“新”起来 宣讲“活”起来!云岩区推动理论宣讲入脑入心

2022-12-27 18:19:15  来源: 云岩区融媒体中心

  “还以为宣讲都是坐着听会,原来还可以这么新颖,很有意思。”12月2日,万江小区居民李英杰在社区广场上听完党的二十大理论宣讲后,和其他老人聊得热乎。

  一场理论宣讲何以能打动居民呢?背后,其实大有文章。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百姓家,云岩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新推出“院落里·百姓家”宣讲品牌,改变过去“跑腿”听报告的传统方式和“台上台下”的固有界限,引导村居群众自带“小马扎”“小板凳”参与理论宣讲。

  如果说“谁来讲”和“在哪讲”解决了能不能学的问题,那“怎么讲”则关系到学不学得好。云岩区在宣讲方式上“绞尽心思”,采取“理论宣传二人讲”“文艺文化创新讲”“土味故事生动讲”等宣讲形式,把理论变得可唱、可演、可展,让每场宣讲都有新方式,不断增强宣讲的感染力。

  接地气:理论宣传二人讲

  12月初,在大营路街道万江小区云泽养老服务站内,云岩区委党校高级讲师杜明英和“院落里·百姓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宣讲员谌鸿萍,就采取了“二人互动”的宣讲方式,和院落里的居民群众讲故事、传理论、谈未来。宣讲中,杜明英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切入点,谌鸿萍则以自己亲历的所见所感为素材,结合万江小区的发展变化具体展开,两人“一唱一和”,取得了良好的宣讲效果。

  这种通过“1名专家学者讲理论+1名先进典型讲实践”的模式,以小切口宣讲大道理,以小故事印证大发展,让原本枯燥的宣讲变得鲜活起来。

  “这一次宣讲,就像是‘量身定制’一样,处处与我们相关,所以大家听得认真、听得入迷、听得明白。”“两人搭配的形式很好,不同的方式和内容,能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听完宣讲后,小区居民蒲成龙和其他群众,都对这样的形式大为赞赏。

  良好的效果源自宣讲方式的创新,以及宣讲人背后的努力。采访中,谌鸿萍向记者展示了长达6页的宣讲内容,为了准备得更充分,她头一晚甚至修改到凌晨一点。“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生根、开花、结果,就要以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形式开展。”采访中,杜明英对宣讲方式的重要性感触颇深。

  两人密切配合的“理论宣传二人讲”,不仅有思想性和专业性,更有通俗性和典型性。11月9日,省级道德模范宋振纹与省公民道德建设促进会会长安斯寿在毓秀路街道开展的“理论宣传二人讲”,主要方式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引导居民如何从自己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到基层,自己感觉使命光荣、责无旁贷。”宋振纹说,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取得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之所以选择群众熟悉的故事和案例,是因为这样的方式更能激起共鸣,更能强化宣讲效果。

  聚人气:文艺文化创新讲

  “各族人民大团圆,布依儿女把歌唱。同心共圆中国梦,幸福生活万年长……”当这样通俗易懂的歌词和优美动听的旋律响起,大家就知道,“布依百灵”宣讲队又来了。这支来自金关街道的理论宣讲队,通过山歌的形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传到辖区的大街小巷,吸引了众多群众驻足观看。

  90后快板爱好者杜永涛,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就自发创作起来。“贵州人民齐振奋,团结一心奔小康……一曲快板唱赞歌,喜迎党的二十大”,杜永涛表示,为了让群众听得进、听得懂,他反复打磨了快板台词十余遍。同时,为了保证宣讲效果,每次上台前他都要多次练习。

  云岩区文化馆蒋青表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云岩区文化馆组织文艺爱好者、居民群众、艺术团排练了多形式的文艺节目,有快板、相声、小品等。下一步,还将组织开展rap、脱口秀创作以及摄影展、书法展,用文艺表演、文化展演的形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

  “够热乎,接地气。”这是群众对文化文艺宣讲最多的评价,许多群众还被吸引,主动参与从“学生”变成“讲师”。现在,全区多地的居民自发组成文艺宣讲队,通过民歌“唱”、小品“演”、红诗“颂”等等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开展“花式宣讲”,实现寓教于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由于文化知识等差异,居民对纯理论往往敬而远之,但对艺术却一直有着天然好感。把党的二十大宣讲融入各种乡土艺术,大家既能欣赏到艺术,又在不知不觉中了汲取了知识,这样的形式真的很好。”“很多新的内容一下子记不住,但融入我们熟悉的山哥、舞蹈后,就变得容易理解和记住了。”采访中,居民们积极的好评,都是对这一宣讲方式的肯定。

  冒热气:土味故事生动讲

  趁着辖区群众饭后闲暇,蔡家关村党支部书记罗霞带着村干部一起来到村里的小广场,与群众围坐在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大家聊一聊村里的变化。

  “我们没有准备专业的宣讲稿,也没有排练文艺节目,只有群众身边的感人故事和生动案例。通过讲故事、谈感受这种直观通俗的‘土味’宣讲,让老百姓和我们一起来学习党的政策,”罗霞说。

  这只是云岩区众多坝坝会和板凳会中的一个。当前,带上“小马扎”“小板凳,坝坝里就能聊一聊的宣讲在全区各个地方已经蔚然成风:三桥北路社区的坝坝上,宣讲员与社区党员群众面对面深入交流,把政策解读与群众身边生产生活变化结合在一起;东新路社区的坝坝上,50余名社区居民一起聆听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华讲述学习感悟;富水社区院坝内,古稀老党员、退伍军人刘正龙和大家一起畅谈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坝坝会、板凳会不仅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和树荫下就能听会,更关键的是居民群众无需在被动地听,而是可以积极参与其中,就像拉家常一样聊。场地是大家熟悉的,语言是大家通用的,内容是大家关心的,在这种你来我往中自然而然地聊得更加深入,效果也就更好。

  “以往社区的理论学习、政策宣讲基本上是以召开会议、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群众兴致有限。现在不一样了,宣讲‘送’到家门口,内容既接地气又实用,大家都说好。”说起变化,杨惠街道北极星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周垣妗感触深刻。(赵毫)

[责任编辑: 邓娴]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3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