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王开荣养兔纯赚20万元。他的眉头越来越舒展,脸上的笑容多了。
王开荣是毕节市大方县鼎新乡晶珏农业有限公司养殖场创办人。2022年12月7日下午,在他的老家,鼎新乡水塘村,记者与这位“兔司令”聊起他这几年返乡创业的曲折历程。
“开始养兔时,一度达到3万只。后来疫情突发,卖不出去,只好缩减数量。
“去年下半年逐渐解封,我开始扩大养殖规模,往成都卖了10多批。”
疫情之下的“折腾”,市场回暖后的“突围”,度过那段难熬的时光,王开荣开启了自己新的希望之路。
雁归:家乡“招贤”他接“帖”
时光回溯。2018年,是贵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迈上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对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大方县鼎新乡来说,引进人才发展产业成了燃眉之急。
“脱贫攻坚,关键在人。全乡极力想办法,做思想、打‘感情牌’,希望更多能人返乡,带领乡亲增收。”身兼鼎新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人大副主席的周亚回忆,当时,乡党委政府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向外出能人发“招贤帖”。在福建省福州市已安居乐业的王开荣也是一名受邀对象。
年近不惑的王开荣,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福建省务工,从油漆工干起,已成为建筑装修老板,一年能挣几十万元,并在福州娶妻生子,户口也迁到了福州市,只是偶尔回乡拜亲访友。
机缘凑巧。回乡悼念一位过世老人,王开荣沿途感受到了贵州“高速平原”的交通变化,并受到了鼎新乡党委政府的“贵宾礼遇”。
“鼎新乡离高速公路仅30多公里,有通乡油路连接,交通条件和城市郊区差不多。乡里承诺流转撂荒地建场地,并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可以大大节约投资成本。”王开荣在心里盘算。
“在农村,产业只要选对了也大有可为。自己的老本行建筑装修在家乡也有用武之地。”王开荣说,返乡创业还有成就感和荣誉感,这是家乡之外不能感受到的。
深思熟虑之后,王开荣决定养兔。“老家牧草资源丰富,可以加工饲料;兔子繁殖力强、饲养周期短、见效快;邻近省市成都、重庆的酒店餐馆对肉兔家禽需求量大,养兔市场前景看好……”
拍翅:创业艰辛靠坚守
“办证建场开绿灯,帮助给兔找销处,还为基地修道路……”2018年初,王开荣拿出多年积攒的260万元,和两个福建朋友合作,三人共斥资450万元,流转土地、搭建厂房、引进设备、购入1500只比利时兔,开启了养殖之路。
养殖初期,由于饲养技术不足、防疫不到位,兔子死了不少。屋漏偏遇连夜雨。2019年末,疫情突袭,刚打开的销售局面又被斩断。两个合资人相继撤资,长期两地分居的妻子又提出离婚。
创业的艰苦,让王开荣备受折腾。
是“坚持”还是“中止”,那时的王开荣愁得发慌。稍许安慰的是,他在家乡的装修业务做得还不错。“就算养殖大亏,还可以靠装修‘老本行’维持生计。”
“只要坚持总会等来转机:可以利用建在纳雍县化作乡高速公路边和大方县城的两个仓库经营养殖饲料,将便利的交通作为纽带,融入西南地区养殖圈。”王开荣坚信眼前的困难是暂时的,“把计划变为行动”,他决定先学好养殖技术,同时用好交通条件。
到毕节市、纳雍县以及周边乡镇养兔场请教养兔经验;通过村“两委”联系,到贵阳市接受专业系统的养殖技术培训;聘请技术人员……王开荣逐渐掌握了先进的养兔技术,心中也有了底气。
飞翔:春暖花开再出发
机遇总是照顾有准备的人。2022年,川渝肉兔市场开始回暖。
“屠宰户上门收兔子,我在屠宰户那里买饲料。”王开荣心想,“自己有仓库,基地挨着高速公路,开车3个半小时就到成都,完全可以给养殖户提供饲料,再回收他们的兔子,卖到成都去。”
说干就干,王开荣把想法化为实际行动。他打破“同行是冤家”的狭隘思维,组织筹建微信交流群,一年之内拉起了包括安顺、毕节等地的40多家养殖户在内的“朋友圈”,大家抱团发展,也锻造出了自己的发展“硬核”。
从源头育种到养殖,再到销售、物流,养殖场由此具备了完整的养兔产业链。正如王开荣所说:“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条兔肉养殖链、销售链掌握在了自己手上。”
育、销市场畅通后,王开荣又有了新的养殖规划。“兔子的粪便是上好的蚯蚓养料,正筹划蚯蚓养殖。”王开荣说。
去年9月,王开荣还投资养殖了40只幼鸵鸟。“鸵鸟养殖成本和技术含量都不高,而且耐寒,适宜高山养殖。最主要的是,现在交通方便,无论省内还是省外,两三个小时就能抵达目标市场。”王开荣说,等到开春鸵鸟产蛋,又多了一项增收项目。
“一切都已步入正轨,熬过这个寒冬,就是春暖花开。”“兔司令”王开荣现在想得更长远,“要带动周边乡亲、养殖大户抱团合作,把养殖产业做大做强,一起挣钱、共同富裕。”(记者 刘莹 余欢 金忠秀 实习生 叶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