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六盘水:广袤沃野地生“金”

2023-01-05 11:50:40  来源: 六盘水日报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2022年,六盘水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以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为主题,聚焦聚力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围绕农业现代化目标,大力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向纵深拓展。

  前三季度,六盘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5.65亿元,可比价增速4.8%,一产增加值140.95亿元,增速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35元,增速7.7%。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28.18亿元,可比价增速6%左右;一产增加值189.57亿元,增速5.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88.44元,增速8.2%左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三农”工作在新征程上的重中之重。近段时间,水城区米箩镇倮么村的猕猴桃陆续进入冬季管护期。“猕猴桃是三分种,七分管,太密的枝条要剪掉,弱枝也不能留。”在倮么村基地里,倮么村猕猴桃产业党支部副书记罗光祥指导农户修剪猕猴桃枝条。

  为实现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倮么村成立了猕猴桃产业党支部,作为老党员的罗光祥被推选为猕猴桃产业党支部副书记。自从当上产业党支部副书记,他不断学习猕猴桃管护知识,通过多年的积累,成为猕猴桃管护的“土专家”。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米箩镇6个村(社区)成立猕猴桃等6个产业党支部和2个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为产业发展壮大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切实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支部建设就跟进到哪里。把支部触角延伸到产业链最前沿,正是六盘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有力举措之一。

  猕猴桃、刺梨、茶叶被誉为“凉都三宝”,这些年,六盘水依托资源优势,打好“特色牌”、种好“摇钱树”、舞活“产业链”,大力发展以“凉都三宝”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截至目前,红心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20.08万亩,刺梨117万亩,茶叶31万亩,一系列精彩蝶变成为六盘水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的见证。

  看猕猴桃产业,“毛果果”变成“富果果”。六盘水已建成全省最大的猕猴桃基地,其中,有占地50亩的“弥你红”生态食品加工园,打造了年加工万吨猕猴桃的精深加工中心,形成果酒5000吨、饮料果脯、果酱、休闲食品及生物萃取、美容产品等2000吨的产能,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

  看刺梨产业,山中“野果果”变致富“金果果”。六盘水建成全省最大的刺梨基地,设立了中国刺梨产业研究院、贵州刺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研发刺梨精粉、刺梨果脯、刺梨白酒等50种刺梨衍生产品,获批知识产权553项、获批产品专利67项。“刺梨果汁饮料及其生产方法”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看茶叶产业,“绿叶子”变成“红票子”。按照“平台公司+村集体+实施主体”的组织方式,引进民营企业投资、鼓励引导农民参与,不断壮大茶叶产业规模,形成以旅兴农的产业发展新态势,让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0年,六盘水市提出建设“两园一田”项目,计划用4年的时间,建设10万亩猕猴桃“吨产园”、35万亩刺梨“千斤园”和5万亩茶叶“万元田”。2022年,六盘水聚焦“两园一田”建设,全市猕猴桃、刺梨、茶叶产量分别达4.85万吨、7.8万吨、1.1万吨,分别同比增长59.02%、28.9%、20.7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实现以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特征的乡村振兴需要持续发力、扎实推进。接下来,六盘水将持续抓好“两园一田”发展建设,依托“凉都三宝”的品牌和资源,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强竞争力,以后端的加工企业扩量提质,助力前端“两园一田”建设提质增效。

  走进钟山区青林乡“贵五谷青林数字牧场”,一头头高大温顺的西门塔尔肉牛正在吃草,牛耳朵上钉着的黄色电子标签十分醒目,“别小看耳标上面的数字和二维码,它可是牛的身份象征。”养牛场负责人舒适说,通过数字化管理,每头牛每天吃多少料、长多少肉、身体状况如何、周遭环境怎样等都一一记录。

  随后,这些数据一份发给项目贷款方贵阳农商银行做跟踪管理,一份发到北京家中给舒适的妻子做数据比对,最终形成一套智能化饲喂系统。在有关部门支持下,青林乡探索形成“政、银、企”联盟体,发展并完善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产业链,用联盟体的“组织力”实施肉牛养殖业提升行动。

  肉牛养殖是典型的“重投入”产业,一头牛养殖成本大约需要0.8万余元,为降低养殖资金负担,青林乡积极与多家金融机构对接,率先与贵阳农商银行合作探索创新金融产品——生态牧业供应链金融。通过肉牛“按头放款、按头还款”机制和物联网监管技术,将信贷资金匹配至每一头牛身上,截至目前有136户农户通过生态牧业供应链金融贷款1230万元养殖,有效解决了资金难的问题。

  在青林乡努力下,农户散养成片化、公司集中养殖规模化快速推进,“统一牛源采购”“统一饲料供给”“统一饲养管理”“统一疫病防治”“统一回收购买”,空港岭牛公司确立了“五统一”经营模式取得优秀的成绩后,主动融入“联盟体”,孵化一批家庭农场养殖肉牛、带动农户将自家种植的玉米秸秆、土豆瓜果秧藤等副产品转化为肉牛饲草料或养牛发酵床生物基质并就地加工、就地消化。

  在“联盟体”的赋能下,2022年青林乡新增3个存栏量共计达1000头以上,推进以农户为主体的规模化家庭农场建设,中小养殖户新增贷款136笔,实际使用贷款1230万元。预计到“十四五”末,“联盟体”可直接带动青林乡3200户农户从事家庭种养殖产业,牛存栏1.5万头以上、年出栏1万头以上。

  窥一斑而见全豹。2022年,六盘水持续实施平台公司实体化转型发展,构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合作社”等联农带农机制,扶持具备实力的合作社、家庭农场转制改企,壮大农业经营主体集群。累计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0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70家。

  此外,六盘水还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累计发展农民合作社4206个,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社23个、省级示范社114个;积极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创建,培育家庭农场90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已达159家;加大农产品加工招商引资力度,已引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项目56个,到位资金19.89亿元。

  数据是最好的诠释,根据行业预计,到2022年底,六盘水全市猪、牛、羊、家禽分别出栏129.46万头、14.63万头、29.47万只、1156万羽,分别同比增长4.29%、1.67%、1.17%、4.94%。禽蛋产量3.04万吨,同比增长8.96%。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2年,六盘水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了大批既具“颜值”、又有“内涵”的美丽乡村。

  六枝特区2021年获得“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并通过2022年农业农村部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监测,累计发展农业特色产业82万亩,覆盖216个村居41.83万人,占全区农业人口50.88万人的82.22%,带动脱贫人口11.96万人。

  盘州市成功参加了“2022年多彩贵州春季赏花行暨‘多彩贵州美如画’金海雪山首届布依族山歌大赛”活动,“盘州新民万亩梯田油菜花海”获2022年度贵州“最美油菜花海”称号;“六盘水山地健康观光农业之旅(六盘水市区——梅花山——比女街温泉——韭菜坪)”评选为2022年度贵州“赏花精品景点线路”。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的,也是亿万农民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征程上,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农业标准化、集约化、融合化、绿色化、智慧化发展中发挥更突出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

  水城区营盘乡曾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如今已“改头换面”。“振兴村巨大变迁的背后,是党和国家的正确指引,是各级领导同志的艰苦奋斗。如今,党的二十大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振兴村将充分融合党建与发展,创新党建治理模式,以独特的新方式奋斗新时代。”营盘乡党委副书记陈建华说。

  展望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宏伟蓝图。沿着二十大指明的方向,六盘水正奋力开创“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让乡村正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

 

[责任编辑: 李涛涛]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57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