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连任人大代表王素兰的“变”与“不变”

2023-01-17 19:46:18  来源: 毕节日报

  王素兰坐在椅子上,微笑着回答记者的提问,夕阳透过窗子照进来,她的脸庞被映衬得红扑扑的。

  作为省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的省人大代表,王素兰,织金县板桥镇中心村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今年已是第6年赴省城贵阳参加人代会。

  省人大代表的身份,从内到外给王素兰带来很多改变。不过,她的生活还是一如从前,种着庄稼、喂着牲畜,守着家门前那片宽广的坝子,日子过得平淡而充实。

  思路变了 初心不变

  当“责任感”“使命感”“主人翁意识”等词语从王素兰口中说出时,记者或多或少还是有些惊讶。

  “农民也要学习啊,不但要看农业方面的书籍,带头学习种植和养殖技术,还要认真学习党的政治理论、方针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当好新时代的农民代表,才能更好地为群众‘代言’。”王素兰笑着说。

  王素兰清晰地记得,2018年1月份刚刚当选省人大代表时,坐在会场里整个人“不自在的样子”,回答大家的问题也很简单,不敢主动讨论发言,会后也不太敢与同行的其他代表、领导打招呼。

  “人大代表就是群众和政府间的一座桥梁,我们要尽可能反映群众的心声。”当上人大代表后,参加第一次培训,王素兰便记住了这句话。

  此后,王素兰陆续参加了省、市、县组织的一系列学习培训活动,加深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和认识,履职能力也明显增强。培训中,学会看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预算报告,是一项重要任务。王素兰说,第一年,她拿到厚厚的资料,觉得像“天书”。如今,她已经会对比两年的财政预算,读出今年财政重点投入方向以及政府下一年的重点工作部署。

  王素兰认为,改变是一种进步。她说,即使其他方面有一些变化,但自己仍然生活在农民中间,家人也是农民,她和农民们一起劳作、交流,替他们表达诉求。

  “我认为,谁替农民说话,谁代表着农民的利益,谁就是真正的农民代表。”王素兰说。

  容颜变了 自信不变

  出生于1973年的王素兰,今年已满50岁。几年前还是一头短发的她,如今也已留起了长发。岁月不饶人,几年间,她眼角的皱纹也添了几道。

  几年来,她先后养过猪、种过地,也在有关方面的帮助支持下开办起了家政服务中心,努力勤劳致富,改善一家人的生活。

  “去年,养的300多头猪全卖掉了。今年,我又在自家地里种了30多亩油菜,长势很好。”王素兰说,开办的家政服务中心,都是使用本村的劳动力,临近年关生意也比较好,通过种植、养殖和家政服务中心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不成问题。

  王素兰说,每年参加省、市、县的人代会,全部加起来差不多要20多天时间。每次会议前,她都会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准确全面掌握社情民意,获取第一手资料。

  “这些年,我先后提出了《关于请求帮助协调解决织金县坝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关于推广中药饮片和中药颗粒纳入门诊慢性病报销范畴的建议》《关于治理修复板桥镇程家河流域河道河堤的建议》,内容涉及生态保护、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医疗等众多方面。”王素兰说,其中,修复板桥镇程家河流域河道河堤的建议,得到了省水利厅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办理,争取到专项资金30万元用于修复工作。

  此外,对于农村环境整治方面的建议,也得到回应,争取到1.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毕节市农村环境治理和垃圾处理工作。王素兰通过履职尽责,切实为农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这么多年来,我的议案和建议在很多政策中都得到了体现。”王素兰摊开双手,笑着说:“党和政府听到了我们农民的声音,我的自信就从这里来!”

  “圈子”变了 职责不变

  “我们中心村现有人口2867人,距织金县城20分钟车程,主要的产业是茶叶,有三四百亩,还有砖厂……”说起村里的情况,王素兰如数家珍。

  多年来履行代表职责,虽然不是村干部,但王素兰已与村干部和村民们打成一片,也全面熟知村里的基本情况。

  每年参会期间,王素兰都主动向领导汇报,积极与其他代表交流探讨。慢慢地,她社交的“圈子”越来越宽,单独提出的建议或联名提交的议案也越来越被引起重视。

  “去年是我十三届省人大代表任期的最后一年,有领导问我履职期间还有什么心愿未完成。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家门前的那条程家河筑上河堤,把河道治理好,让旁边的坝子变成旱涝保丰的田地。”王素兰说,希望在新的一届任期内,努力为老百姓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王素兰说,每年两会后,她都会主动将省、市、县两会精神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给父老乡亲,当好村里的义务“宣传员”,两会精神的“讲解员”,以实际行动推动两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心系群众、脚踏实地,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切实履行法定义务,真正发挥代表作用,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当人民满意的代表,展现新时代人民代表的风采。”王素兰说。

  从农民到省人大代表,王素兰在履职的道路上,变得是人生角色,不变得是本色和信仰;变的是参与方式,不变的是责任和坚守;变的是中心村的村容村貌和村民们一年更胜一年的幸福生活,不变的是她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初心。

  王素兰的“变”与“不变”,正是时代进步的一个缩影。(记者 韩磊 陈曦)

 

[责任编辑: 李涛涛]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9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