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安顺西秀区:非遗“老手艺”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3-02-02 17:44:24  来源: 贵州省妇联

  近年来,安顺市西秀区依托蜡染、木雕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积极建设发展“非遗工坊”,引领带动更多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致富,让非遗“老手艺”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位于蔡官镇春晖小区的“绣娘坊”里,贵州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杨婷婷正在耐心地教当地的妇女同胞制作蜡染苗绣手工艺产品,只见蜡刀、绣线不停地在山水花鸟之间游走,一个个惟妙惟肖的景象便跃然画布之上。

  80后苗族姑娘杨婷婷是土生土长的西秀人,出生在蜡染世家的她从小就与蜡染结缘相伴。为了将蜡染“非遗”手工技艺向大众推广,让蜡染手工艺品走进千家万户,2016年,杨婷婷成立了以手工蜡染、蜡画、苗绣等手工艺品为主的非遗传习馆,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来运营,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制作为发展理念来进行免费培训,让更多年轻人、妇女一起学习并传承蜡染技艺。截至目前,已累计带动留守妇女们居家就业100余人次,年均增收2万余元。

  西秀区“绣娘坊”工作员莫宗艳说:“以前我是在外面打工,离家又远又照顾不到老人和小孩,所以就回来了。回来之后就遇到了杨婷婷老师,跟她学习,学习了蜡染的技艺之后,我每天都在这里工作,每个月还能挣到三四千元。”

  通过将传统的蜡染技艺与现代美学流行元素相结合,“绣娘坊”制作出各种迎合市场需求的蜡染小包、装饰摆件、蜡染服饰等在旅游景区、历史文化街区进行销售,提升了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拓展非遗工坊产品的销售渠道。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既提高了群众收入,也让非遗工坊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在西秀区,像“绣娘坊”这样的“非遗工坊”并非个例。今年10月,西秀区开展了首批“非遗工坊”认定工作,经过推荐、审核、调查、公示,共认定了包含蜡染、木雕、屯堡银饰等12家比较优势明显、从业人员较多、带动能力强的“非遗工坊”,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推动全区非遗项目实现生产性转化,助力乡村振兴。

  西秀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李俊表示:“一直以来,我区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目前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9项,各级非遗传承人共82名。接下来,我们将持续通过强化宣传教育、拓宽销售渠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举措,充分利用非遗工坊在加强非遗保护、促进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实现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活起来、走得远、传下去。”

  

[责任编辑: 邓娴]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31812